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所有超市都在做电商 排名前五的品牌是哪些

时间:2017-06-13 15:23:04 点击: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作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条评论打印收藏

实体商超受到的电商冲击,看上去仍然没有得到缓冲。

根据消费者市场研究机构凯度咨询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包括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在内的实体零售店,增幅仅为0.3%。而如果把增长中的便利店排除在外,商超的情况要严峻的多,其中大卖场下降了0.8%。而与此同时,包括日化、包装食品等在内的快速消费品在电商的销售额增速达到了35%。而整个2016年,有53.5%的中国城市家庭通过电商购买过快速消费品,比前一年又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你很可能很久都不逛超市了,也正是年轻消费者的大量流失让超市陷入了业绩不断下滑的困境中。联华超市去年营业额下降了2%,同店销售额降低了1.23%;拥有大润发和欧尚的高鑫零售同店销售同比下降了0.34%,营业额4.2%的增长主要靠新开店铺的拉动;家乐福中国区仍在亏损,以致于拖累了整个亚太区的业绩。永辉是为数不多逆势增长的一个,在第一季度新开了33家门店。但主打生鲜和进口食品的它,严格意义上来说,与大润发等传统商超本身就不太一样。

而在尝试了诸如接入微信、支付宝等手段后,都还是没能有效吸引年轻人重新回到实体门店的情况下,做电商似乎成了商超不得不做的选择。

沃尔玛通过控股1号店的方式算是最早的布局者,但在天猫、京东这两大电商平台都进入并且力推超市业务之后,1号店最终几乎沦为了主要市场在上海的区域电商,其市场渗透度也已经下降到1.5%。而大润发、永辉都在2014年就上线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步子最慢的百联也在去年6月推出了自己的电商。 

2017060768514968294192682.jpg

但摆在它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让已经习惯了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消费者,转移到自己的网站或者App里,并且把他们留下来?

从我们随机采访的一些消费者来看,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些超市有自己的电商。而从它们的财务数据来看,这些超市的电商存在感也很弱。根据永辉财报,线上客户与实体店客户的消费比例仅为0.098%。也就是说永辉每收入1000元,只有不到1元的销售额来自线上。大润发的电商飞牛网2016年的线上交易额为21亿元,占比也只有2%。

它们也会选择和第三方电商合作的方式来增加流量。比如在京东于2015年认购永辉超市10%股份之后,永辉超市便在京东入驻了主营的生鲜业务;百联和阿里巴巴在年初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虽然线上合作细节还没有展开)。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万家、苏果超市等上万家线下零售门店接入了美团外卖平台;大润发在全国有230家门店也接入了三大外卖平台。

这种用牺牲对用户消费数据把握而换取流量的做法在很多行业都很普遍,但不管是酒店、还是航空业其实都已经在努力把消费者导向自己的app,快餐业中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也同样如此。长远来看,商超可能也不例外。

但这些超市品牌的电商现在到底做得怎么样了?从前端到售后,体验如何?它们有可能吸引消费者放弃天猫京东而使用自家电商吗?

我们主要评测了大润发、家乐福、永辉、百联、物美这五家。根据凯度咨询最新的数据,大润发以6.5%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家乐福市场份额为3.1%排在第四,永辉(2.9%)和百联(2.8%)几乎是并列第五,跟随其后的物美为1.7%。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排除了排在第二的华润万家(6.2%),和第三的沃尔玛(4.9%),因为前者的“e万家”几乎形同虚设,而“网上沃尔玛”一开始就是1号店,而且它现在也已经归属京东了。而在考虑到主营业务本来是企业客户的麦德龙的个体消费者业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在评测中加入了麦德龙。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电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