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阿里研究院:中国快递的智能化后发优势

时间:2016-12-06 09:12:38 点击: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中国快递业何以十年间规模增长了近25倍,一夜之间成为中国经济的“黑马”,信息经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传统经济条件下,交易以地理空间范围为局限,跨空间大规模碎片化交易体量有限,互联网与新零售的发展迅速打破了原有格局,商业模式去空间化,为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最终需求,然而奇点效应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指数型发展,也为物流快递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换而言之,信息经济在倒逼快递服务能力的升级,这是一场信息化拉动工业化,物流快递业彻底融入数据化、智能化的历程。

一、新零售倒逼中国快递基础服务能力规模扩张

物流快递业具备网络性、均质性的特征,理想状态是稳定发展、流速均衡,各环节资源衔接规律。

但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经济发展规律并非如此,近5年线上零售同比增速接近58%,快递业务量增速也超过55%,尤其是双11,快递业务量接近平时单日处理量的十倍,为快递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中国快递企业每逢双11前夕一定会加大设备,网点、人力、运力的投入量,已经是行业内默认的规则,一方面这是为了应对双11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来年发展提前布局。

快递业决策层认为,从以往的经验看,当年双11的增量(基础设施与运力)一般就是来年的常量,因此企业的投入的资源并没有浪费,符合经济规律,这也是为什么行业如此动作的原因。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电子商务确实是在倒逼企业赋能能力升级。

2005年,中国只有8.6亿快件,10多万员工,如今快件日均处理量已经超过8000万件,而在2012年,双11单日产生的8000万个快件,快递公司花了5天时间才全部“消化”完毕,到了2015年双11,仅阿里巴巴平台产生的包裹就近4.7亿个,是3年前的近6倍,全部在一周内消化完毕。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压力让快递企业持续增加投入规模,提升运营能力,2005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不过10多万人,2015年统计,这一数字已经高达203万,其中超过110万是一线快递员。

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增长更快,快递网点、代收点极速增长,2015年底比2012年增长了10多倍,中西部地区增长尤为迅速(基数低),中转基础设施比2013年增长了230%以上。

二、信息经济发展与中国快递业技术升级

物流是一个多环节相互协调的运营系统,一旦某一个环节效率低,则整体效率降低。在信息化方面,中国快递与跨国巨头曾经存在过巨大差距。

早在80年代,联邦快递就开发出自己的条形扫码系统FEDEX SUPER TRACKER和基于PC的自动化运输系统。

1994年,联邦快递就开始通过FEDEX.COM交互式网站,让客户可以查询到包裹信息。

中国快递业普遍直到2005-2008年前后才开始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例如圆通2009年与IBM合作开发的金刚系统,但赶超速度惊人,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国内快递公司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IT化进程,很快进入数据化与云计算融合阶段。

2015年韵达与菜鸟物流云的合作,成为第一家上云的快递企业,快递企业系统软硬件成本主要包括购买和搭建软硬件设备、网络设备、测试运营相应的配套设施的费用及后期升级维护费用,相比企业自建基础设施,通过物流云灵活使用的成本更低。

其次,云计算的SaaS模式可使系统的业务功能随着业务流程、市场需求的改变而改变,更加灵活高效。

在智能手持终端方面,中国快递起步晚,2004年开始引进HHT,但企业很快进入自主研发阶段,产品更新换代的不断进行,5代-6代手持终端不但具备物流信息采集功能,还包括了POS机、发票打印等功能。近年来与移动互联网社交软件衔接,实现了信息提示服务等多种衍生功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快递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