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劲波:O2O这种环境下不管谁给你钱都要拿下来
我在分析,这里面媒体啊、分析师啊,很多人在这里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好的时候更加的热,不好的时候更加的冷。但很多从业者会发现,你的单数、用户数,其实是在增长的。你的财务指标,其实在一天天接近理想良性的状态。只要坚持,只要这种状况维持下去,任何一个细分行业,我们都会看到,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很多VC,可能他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在座的绝大部分是创业者应该知道,很多时候他们也是跟着媒体的潮流,跟着评论师走的,中国是少有的市场不缺钱的,个人投资者、VC、PE、上市、增发,等等,资金是非常充裕的。可能现在的状况唯一的原因,大家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极少有一个人独立的思维,真正靠数据做决定。
我们因为也在这个浪潮里面,自己也做了一些投资和布局,最主要的思考,还是因为我们看到用户的偏好和期待,看数据是什么。我们觉得生活互联网服务是个巨大的产业,每个人领到工资以后,绝大部分钱都用在了消费上面,租房子、理发、吃饭,等各种消费,而真正用在购物上的钱越来越少,而用在周边消费上的钱是越来越的。这个产业,跟国家鼓励的重点,跟每个人的收入越来越高,跟每个人期待更好的生活,是恰恰相关的。
不可避免地,中国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会从占GDP的少数,变成像美国一样占绝大多数,占70、80%的比重。
中国本地生活服务业的崛起,这个时间点恰恰是最近这十年,也正好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在同一个时间。所以,就变成了中国的O2O概念,远远超过美国,因为美国生活服务早就革命、升级完了,美国任何一个行业,搬家、租车各种行业,每个行业都有一批上市公司了,他们早就把服务做的很好了。
但在中国,生活服务的崛起,我们需要品牌和更高品质的服务,恰恰要跟移动互联网结合在一起。所以,中国所有的创业者,进入生活服务这个领域,用的不是过去的办法,不是品牌、连锁,而是跟最新的技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这也就是为什么O2O在中国的热度,在中国的创业者数量远远多于美国,不只是因为移动互联网,而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和中国老百姓对生活服务品质的需求和这个产业的崛起交织在了一个时点。
所以我们判断,生活服务领域,传统的一些企业,不管你多大规模,多少员工,几百个店,可能在用户,新的创业者和移动互联网把这些行业结合起来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公司,这些公司是以O2O为标签,但实际上干的是传统行业的工作。我们会看到很多行业,租车啊、出行啊、家政啊,很多行业,甚至餐饮,今天我们喜欢的品牌跟一两年前我们喜欢的品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