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or黑科技 无人便利店能走出试验田吗?
这也是董岗对目前出现的无人便利店的一种认识,“只是自动柜员机的升级版或者是友宝的异型”,在他看来,如果便利店为配合技术的无人化而做出让步,比如在面积上、商品数量上的缩减,那么不管这种新型的东西是一个门店还是一个盒子,都不能称之为便利店,因为达不到一定的SKU。从严格意义上讲,丧失了便利店的核心——提供便利。董岗认为,消费者进店消费其实是有品牌忠诚度和嗜好度的,如果不能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品牌或者不同规格的商品,那么无法称之为便利。而这恰恰是为实现无人技术需要在商品数量和商品结构做出让步的一个方面,但所谓的无人便利店又与友宝有所区别,“友宝只是贩卖灌装饮料这些常规商品,无人便利店加入了非常规尺寸的商品”。事实上,将无人便利店冠以升级版友宝的人并不在少数。
以缤果盒子为例,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目前一共有两个规格的缤果盒子。中号盒子:4.8m(L)×2.6m(W)×2.76m(H),12.48㎡;大号盒子:6m(L)×2.6m(W)×2.76m(H),15.6㎡,主营的是便利性应急商品,包括饼干、薯片、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乳制品、酒水饮料、应急快消品等,有500-800个SKU。缤果盒子表示,15平方米的盒子可售卖的数量与40平方米传统便利店相当。不过与传统便利店位于社区周边、商圈或者交通枢纽不一样的是,目前缤果盒子的放置地点“一般是封闭或者半封闭的高端社区”,这就意味着无人便利店、便利店、以友宝为代表的自动贩售机并不是服务同一人群,而社区居民是否对饼干、薯片、酒水饮料等商品有应急需求也是一个问号。这也是从消费者角度考虑,无人便利店存在合理性的一个切入点,有零售人士质疑,“参考日本市场,自动贩卖机的投放量远远大于便利店。 如果说便利店解决了用户较全面的日常需求,那自动贩卖机则解决了更基础的需求。那么无人便利店能提供给用户的价值是什么?”
低成本还是伪命题
缤果盒子A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投资,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看好无人便利店将会是一个创新的切入点,“缤果盒子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新技术改造了线下实体便利店的成本结构,让这个模式能够更快速地进行复制。我们非常看好并相信这种创新对接上传统的供应链能力,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缤果盒子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传统的零售模式中,店铺的租金、雇佣人力的成本以及需要承担的运营成本等,都是绕不过去的痛点。但这恰好是无人便利店能够解决的。比如,投入成本低,15平方米的盒子造价约10万元,40平方米的便利店投入约40万元,盒子的成本投入约为便利店成本的1/4;试错成本低。盒子自带升降系统,能随时移动位置;相比传统便利店,减少了装修和拆迁所造成的成本损失。运营成本低解决了传统便利店不断攀升的房租和高额人工成本两大难题,整体运营成本不到传统便利店的15%。
不过,缤果盒子并未透露一个盒子的运营成本及销售数字,只是表示,“应急商品的客单价不高”,有零售业内人士根据商品品类估算,缤果盒子的客单价估计在七八元上下,与普通便利店十几元甚至20元的客单价相距甚远。董岗认为,将目前的无人便利店直接的显性成本和普通便利店相比是一个伪命题,“消费者在门店确实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但是前台没人,后台有人。”在上述人士看来,跟便利店相比,无人便利店的面积小而租金低,但单位单日租金更高,同时需要更多的物业配套,而物流成本和商品管理等后台成本并没有因此减少,同时灯光、温度、设备等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货圈全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无人便利店从成本角度看,新开店铺做的是增量市场,选址难度和开传统便利店差别不大,单位面积的租金成本不相上下。从管理角度看,人力成本省了后,管理成本是否真的降低还有待观察。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