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共同配送模式成不二选择

时间:2016-09-27 09:30:20 点击:
来源: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如何降低企业成本?视角需从供应链上找病根,而物流是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我国物流行业仍存在物流服务品牌繁杂、物流设施建设重复、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提出要从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建立推进降成本机制等8个方面帮助企业降成本。

降低企业的成本,视角需从供应链上找病根,而物流是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环节,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高达30%~40%,若把物流成本降下来,就可以大幅降低企业总成本。

然而,我国物流行业仍存在物流服务品牌繁杂、物流设施建设重复、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弥补这一短板,共同配送模式为不二选择。

共同配送三层面

从广义上讲,共同配送是将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在不同客户之间进行有序配送的服务。其模式分为多对一、多对多两种形式,是将来自不同货源的货物集约起来,由一个或多个配送企业对一家或多家用户按指令进行配送。其中间的物流——第三方承运商,可以同时为多家货源统一配送,按其配送规模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大型共同配送(多对多)。多应用于海运、空运和铁路等长途运输领域的大宗货物的共同运输,即多家物流公司联合配送来自多家货源的货物。以地中海和马士基两大航运知名企业为典型代表。

通过共享仓位降低空载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海运在运载同一地点不同类别的货物的同时,可以在同一航线不同地点卸货后,再补充搭载新的顺路货物,大幅减少空载率。前提是有一个信息大平台为支撑,对订单进行全面、综合的智能调配,随时随地接收与调配。

第二层面,中型共同配送(一对多)。在商超和医药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商超主要涉及快消品和药品,因多频次、多品种、小批量等特征,导致配送成本提高。提高的成本要么通过降低配送中心利润率来承担,要么通过提高商品价格转嫁给客户,不利于企业发展。

共同配送模式一方面能够合理计划配载单元,充分考虑一次性装车时容积与重量对配送的互补性,提高配送效率;另一方面,制定有效的运输计划,安排合理的配送路线,充分发挥配送车辆的整体优势,改变车辆使用率偏低的现状。

目前,沃尔玛、7-ELEVEN的配送系统获得了显著成效,“北京朝批商贸模式”更是行业典范。九州通医药集团也正探索把共同配送模式应用到医药配送领域。

第三层面,小型、微型共同配送,即“最后一公里”。国内“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尤其是涉及城市郊区和农村的物流服务,满意度不尽如人意。

对此,可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在物流量大的地方建立分拨中转中心,这对城市和城际间的配送尤为重要。在城市需求密集的地方、城市交界处乃至延伸到农村,建立能够及时响应的分拨中心。在这方面,菜鸟驿站、小麦公社乃至鸟箱的出现和兴起开辟了先河,奠定了基础。

上述配送模式有如大海、江河和河流,既一脉相承,又优势互补。

建分拨配送中心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城市共同配送试点22个。各省也在辖区内积极开展相关试点工作,成都、青岛、厦门、海口等城市率先垂范。

然而,共同配送在落地阶段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诸多不确定因素成为制约发展的绊脚石。一方面,物流配送面向整个供应链上不同类型的客户,上至制造商、生产商,下至零售商、消费者。不同客户对货物配送的时间、地点、方式、货物的安全保障措施等要求不同,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标准化配送带来了很大困难。且各物流企业间的利益不同、文化不同、经营方式不同,协同一致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城市共同配送在实施过程中缺少客观精准的核算和管理体系,项目实施前,各企业付出成本难以分摊,实施后每个企业获益多少也很难计算量化,容易导致企业因利益不均而产生合作过程中的人为矛盾。此外,物流配送体系延伸到农村的触角“反应滞后”,农村“最后一公里”很难打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物流成本,物流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