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策“组合拳”实现吉林快递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是“筑牢一个基石”。近几年来,快递行业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逐渐浮现在公众面前,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掣肘。行业安全已成为与发展并重的一大议题,必须全面推动“安全为基、发展为要、服务为上”的方略深入人心,树立起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将寄递渠道安全管理作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行业主管、部门联动、属地管控的寄递渠道安全监管格局。因此,《实施意见》把加强行业安全监管作为促进快递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提出: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全面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完善应急处置保障制度,升级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提升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能力。督促快递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加大安检设备投入和使用,确保行业安全生产,维护通信和信息安全,实现生产平稳运行,建设平安快递。
二是“坚持一个方向”。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互联网+”,有利于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新的增长点、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快递业因互联网而起,因互联网而兴,是最先拥抱互联网的产业。深入推进“互联网+”快递,打通线上线下,变革服务模式,拓展协同空间,对于畅通生产流通消费,促进创业创新,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所以,《实施意见》把“互联网+”快递作为促进发展的主攻方向,提出:鼓励快递企业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服务网络布局,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拓展协同发展空间,推动服务模式变革,加快向综合性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
三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只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先进科学技术利用、不断引导行业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发展实力,从而促进生产组织和商业模式加速变革。因此,《实施意见》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在长春、吉林、延边等地规划建设一批具备集中仓储、分拣处理、快速集散、统一配送、商品展示等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快递园区。引导快递企业推进自动分拣、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装卸系统等先进物流装备应用。鼓励快递企业对快件处理流水线、配送管理系统、快件收发人员手持设施等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
四是实现运输保障能力的提升。快递业是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方式的现代产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快递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基本条件。如何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大交通平台的资源优势、组合效率,提高运输能力,拓展网络广度,加快寄递速度,降低运营成本,是促进快递业发展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实施意见》重点强调提升运输保障能力,提出:鼓励企业对干线车辆和配送车辆进行更新。规范车辆管理,逐步统一标志,推广使用节能车辆,制定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或其他轻型车辆用于城市收投服务的管理办法,解决城市配送难题。推动交通运输业与快递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网络资源、农村快递等方面融合发展。
五是实现城乡服务网络布局的提升。网络是提供快递服务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快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快递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依托。当前,包括骨干网、末端网在内的快递网络建设严重滞后,运营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布局不均衡,产业资源集约利用率不高。《实施意见》从创新管理模式,拓宽服务网络,提升服务品质,共享公共资源等方面,明确了重点工程和有力措施。《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构建农产品快递网络,服务全省名优特产品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业生产新模式,提升农村地区快递服务水平。支持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商贸企业合作,建立“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带动农村消费。鼓励快递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拓宽服务网络,提升服务品质,共享公共资源,实现惠民利民。
六、关于《实施意见》的重大政策创新
《实施意见》针对吉林快递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注重综合施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具体政策涉及做好规划衔接、加快快递园区建设、提升快递企业服务能力、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规范快递车辆管理、推广智能快件箱、推进“快递下乡”、开辟跨境国际邮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行业监管等方面,共计13项政策点。这些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导向性强,为快递业扫清前进障碍、促进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实施意见》主要在以下方面实现了重大政策创新: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