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鲜过后,跨境电商问实体店要流量?

时间:2016-07-11 09:47:40 点击: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朱蓉

条评论打印收藏

对此,许勇波解释,虽然跨境直购体验中心内有一些通过一般贸易渠道进口的商品,但是品类上和渠道上也不同于进口超市,“一是直购中心内的商品都是从各大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的一手进口商采购的,相比分销渠道货品进价更低,相应地零售价也要便宜不少;二是商品品种种类更丰富。”

如他所言,在这些跨境直购中心内,一些商品包装上直接印着中文说明,而有一些则为后期贴上去的标识。“有的商品已经在国内市场上市流通,所以有相应的中文包装,而有的是目前只在采购地流通,并没有在国内市场上市的,就需要我们在上架时贴上标签。”金霞保税体验中心韩国店导购说。

难题

政策总有波动,人才面临缺口

在对本土跨境电商行业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令不少该行业从业者头疼的是,近段时间以来国家政策的不断波动。

“为了应对国家行邮税的调整,我们调整了库存,对后台进行了二次开发,储备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应对可能到来的冲击。”一位行业人士说,不过,这项政策在试行了一小段时间后,又被国家“暂缓执行”了。

她透露,业内对此次新规的暂缓执行有个昵称,叫“缓刑”,新规虽然暂缓实行,但是因为经历过这么一次波动,让大家开始变得十分谨慎。同时,一部分消费者并不知晓最新的政策变动,造成了流量的流失,“一些人开始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比如线下实体直营,比如海外直邮等。”

此外,跨境电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政策红利推动的迅猛增长期后,开始进入行业冷静阶段,人才的招聘也成为难题。多名跨境电商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自己的平台在运营过程中遭遇到运营、商务、技术等多方人才流失的困境。

上述业内人士毫不避讳地说,为了能够选择到最有竞争力的商品,需要聘请精通相关国家文化和语言的商务人员,然而这部分人才比较抢手,所以公司的商务部门成了流水线,“现在韩国商品比较热,为了弥补人才空缺,我们甚至在大学里招了一些韩国留学生来做暑期工。”

他表示,由于行业新兴且变化较快,基础教育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所以只能是摸索着过河,边用边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思考

线上、线下真有流量之争吗?

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到现在,给予了消费者太多在实体时代不可能完成的体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然而,对传统百货而言,最开始的判断是“灭顶之灾”。

不过,在经历了马云、王健林的唇枪舌战、国家政策的多方变动等一系列事件后,双方开始变得不那么水火不容,甚至有人开始率先就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展开讨论,认为线上、线下商业事实上可以共存共荣。

只要是商业,就需要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才能最终实现长久发展,无论是号称低成本保持低价格的线上渠道,还是长久以来传统的线下门店,都需要理性回归商业本质,确保合理的利润空间。

而在跨境电商的推动下,实体店与电子商务开始出现实质性的融合,基于同一销售目的的销售形式成为相互辅助。线上、线下真的有流量之争吗?在跨境电商玩起实体购,在阿里积极牵手苏宁之后,行业继续向前推进,答案的出现可能颠覆人们最初的判断。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关键字: 跨境电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