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生鲜电商困局】到处都是坑 未来最大的出路可能是O2O

时间:2016-01-12 16:12:40 点击: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在我看来,生鲜电商的总体竞争态势,不是说我单纯追求低价,不是靠烧钱去卖产品,要跳出纯粹用投资人的钱去烧规模这样的状态,真正地把生鲜的品质做好,靠性价比来良性竞争。

价格往细了说,需要考虑成本和卖价的对比。鉴于生鲜产品的流通不是那么广,它的覆盖范围不像做服装一样可以发全国,它只能发到24小时内冷链能覆盖的范围。说实话,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被惯坏了,都想在24小时就收到货,恨不得上午下单,下午就收到。这个我觉得可能是一个误区,所以,现阶段你怎么保证你的物流服务时间到位,同时,送过去的产品到用户手里品质还是有保证的。当然,消费者心理预期跟商品本身也有关系,本来生鲜它就要尽快吃、尽快用。因此,假设我在北上广有3个冷链部,为了辐射更广的地区同时确保生鲜送达的时效,我必须在北上广以外的城市建冷库,这就涉及到成本的问题。

生鲜冷链要求全国铺点,成本居高不下

从消费者的指标看,我首先关注复购率。生鲜电商的复购率一定是很高的,不高,说明没做好。客单价,是所有电商品类都关注的指标,只有把客单价提上去,成本才可能往下降。

放弃生鲜电商,不是个太难的选择

我做电商这么多年,成就感一直很强烈。特别是在亚马逊的时候,产品一上线瞬间就能影响到成千上万用户,那种成就感有点难以形容。后来做生鲜电商也有类似的体验。你推出一个好的产品品类,很快周边的人吃到了就会给你反馈。做互联网的产品的好处,就是你每天都能拿到不同的数据,甚至可以接触到第一手客户的反馈,这些能够让你迅速调整策略。传统的线下商业则不同,以卖手机为例,产品分发到渠道,渠道再分发到各省市县,然后通过数据收集上来最后拿到一个数据。

现在,我不太想再碰生鲜电商这块了。运营经验再丰富,我自己的企业不太可能去铺基础设施,这主要靠社会化,但社会化不由我控制。我把现有资金给第三方来铺基础设施,成本又不受我控制。我费尽心思细致地去运营,可能能多抠出一两个点,甚至三五个点的利润,但是其他方面依然不可控。现在生鲜电商的整体状况可能是40%的亏损,我利润率比别人好一点,亏损35%,其实也没什么大的区别,没什么意思。

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电商公司是不挣钱的,要铺大量运营人员,企业规模和企业员工成正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电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投入极高

现在,我心中理想的公司是轻模式的,不靠堆人来做规模,而是靠创意或者营销理念来为公司创造高价值。滴滴打车就是这样的例子,虽然一开始它也会雇很多人去地铁站、火车站做地推,但是等它把司机都黏上来之后,就不那么容易被其他公司抢走,壁垒就形成了。用户发现用滴滴打车比较容易打到车,用户就黏上来了。然后,司机说用滴滴招到的客户比较多,司机就不容易走了。它把两边都黏上了,比较巧妙。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生鲜电商,O2O,生鲜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