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我国港口沿着“一带一路”转型升级

时间:2016-08-09 10:13:34 点击: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在此过程中,港口发展要顺应政府市场之间关系的转变。既营造市场经济时代下政府承担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承担负面清单的格局,同时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根据市场需求与供给变动引起价格变动实现资源再分配,形成结构多样的港口发展模式,通过港口间有序竞争,提高港口服务水平。

港口总体布局和功能与国家重大经济产业布局、城镇空间格局有机结合,促进航运中心向服务型、知识型转变,完善集疏运体系,扩大港口经济腹地,发挥港口对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有效支撑。将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空间结构三者高度协同、交互融合,城以港兴,港为城兴;剖析产业链条在全球组织、空间集聚等过程中的基本市场经济规律,促进临港产业沿信息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多元跨界经营。

□出路

港城协同发展 多元跨界经营

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提升航运中心功能,推进港口“走出去”步伐

——推进航运中心向服务型、知识型转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港口发展要把握航运服务产业链,做强港口服务、船舶运输等航运主业,整合航运辅助业,拓展航运衍生服务业,向附加值更高的微笑曲线两端转移;提升国际中转比例,加强国际航运流动,改善航运政策环境,提升吸引力;加快高端运输服务业发展,推进自贸区,拓展航运金融,集聚培育代表全球竞争力水平的高端航运人才。

——推进港口群功能分级,优势互补。统筹国内港口发展,注重沿海港口总体功能分级,与亚太临近港口错位竞争,同时注重港口群内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融入全球航运体系。鼓励港口走出去参与国外重点港口的建设、运营,积极融入全球航运体系,满足我国进出口贸易及能源资源进口需求,排除我国海运通道安全隐患,为国际贸易提供物流支点。

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结合,完善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城联动发展

——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水水中转、铁水中转。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应充分发挥内河运输、铁路运输对港口集疏运的支撑作用,扩大港口腹地,带动中西部发展。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探索创新“港—城”空间有序开放、高效管理模式,依托全球产业链,组织以港口为代表的全球运输网络、全价值链产业分工网络、城市群空间网络,形成港城集聚效应,实现临港产业用地与城市宜居空间和谐发展。利用港口带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吸引力,促进人才集聚,服务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参与全球航运竞争。

——临港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临港产业仅仅打造制造业集群、扩大港口腹地不足以支撑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港口未来发展应依托集装箱码头和临港加工区,利用港口集散过程中形成的现代物流链,借助现代化理念和信息处理手段,建设物流园区,建立配送功能,构建国际物流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实现金融、商务、设计、资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与港口产业(航运、物流)的网络式交互,拓宽港口的服务领域,提升服务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创新,优化产业环境,支撑高端服务业发展需求。

与市场配置资源结合,推进跨界多元经营

经营上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模式,港口行政管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由政府负责开发,经营性基础设施、港口装卸作业和引航、拖带等港口辅助作业由企业经营管理,扩大投融资渠道,引入竞争,提高效率。同时,通过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策略,开辟多元经营领域,拓宽港口功能。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利用港口交通服务创造新的应用、新的价值的企业才是未来港口运营商的赢家。贯彻交通、产业、空间三要素协同发展理念,实现基础设施之间的功能互补,构建多元化资本结构,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港口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呼吁

把握机遇

合作共赢

过去港口经济发展模式中创新元素较少,良好的经济环境掩盖了港口企业的创新短板。经济新常态下,港口企业面对回报持续下降的挑战,必须抢抓机遇、依靠新主体、培育新要素、确立新机制,尽快生成发展新动力,通过相互扶持、创新发展,在区域一体化、海外业务拓展及主业综合能力建设三方面谋求共赢增长。具体而言: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一带一路,港口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