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进军快递: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
二、现实问题
1、成本 电商的物流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在建设、运营过程中都有不菲的支出。自建物流前期投入巨大,包括自建仓库的场地、建设、配套设施(通风、货架、分拣、传送等设施)费用,运输、搬运设备的购买,信息系统的采购等固定资产投资费用高昂。根据京东招股说明书显示,截止2013年底,京东账面固定资产为35.3亿。其中,土地使用权5.98亿元,设备软件10.2亿,在建工程12.4亿。
物流体系的管理是一个精细化工作,人员管理、运输线路、配送方式等细节的管理不当,都会导致运营成本激增。
2、运营 物流体系的运作需要足够的货单量才能保证规模效应。中小型电商的货单量不足以维持物流体系效率,国内如苏宁、京东、国美规模的电商建设自有物流才有价值。同时,如天猫、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绝非一家物流企业可以保障运输能力。因此,更适合社会化物流。
然而,随着自建物流体系的运作,电商平台要保障源源不断的交易量,才能使物流体系正常运作。一旦平台交易量下滑,所带来的物流系统闲置或者低效率运作,将可能给企业带来亏损。
长期看来,自建物流体系都面临着向第三方转型的内在需求。鉴于同行间的竞争关系,其他电商对将货单外包给同行企业所属第三方物流会比较被动。从而,在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困境。
3、人员 电商物流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全国布局的快递公司,员工数量都在10万以上。即使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分拨中心和运输线路上的技术替代率,但是末端配送环节的人员需求量也会很大。加之,这个环节人员流动性高,那么,一线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选用,以及涉及人力资源的流程管理都会有很大压力。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