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1-08-24 13:37:20 点击:
来源:中商联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作者:宣传部

条评论打印收藏
1.webp.jpg
2.png
湖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为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动我省经济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关于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结合湖南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全省现代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运行成本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2.3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33.3%,年均增长6.7%。物流业增加值2857亿元,比2015年增长58.2%,年均增长11.6%。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比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2%。物流业从业人员182万人,比2015年增加47万人,年均增长6.9%。
 
2.基础设施加快成网。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950公里,居全国第10。铁路营运里程5630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1986公里,高铁通车里程居全国第6;先后开通至汉堡、布达佩斯、明斯克、比克良等10条中欧班列,覆盖“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40多个城市,开行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建成机场8个,国际全货机航线15条。千吨级及以上航道1209公里,千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114个。初步形成以长沙陆港型、岳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怀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为依托,金霞和湘南等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岳阳城陵矶新港、长沙传化智联、怀化武陵山片区四省联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为支撑,水陆空铁一体、江海联运综合性立体物流网络体系。
 
3.服务效能明显提升。2020年,全省物流市场主体4.6万余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259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5A级21家、4A级130家、3A级102家、2A级6家,有2家企业入选中国物流企业50强,5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物流企业50强。物流园区13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物流园3个,省级示范物流园15个。物流业总收入由2015年的2560.5亿元增至2020年3929.1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由2015年的18.2%降至2020年的14.7%,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出台现代物流、冷链物流、商贸流通、交通物流园区等发展规划,物流业降本增效、道路货运、公转铁多式联运、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快递物流发展等支持政策,现代物流、冷链物流、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等行动计划,物流规划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全省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制定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绿色物流企业等标准规范,依托省市行业协会推动建立行业信用体系、物流统计体系,物流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开展物流标准宣传贯彻、大学生现代物流设计竞赛等系列工作,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技术应用分会,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逐步推广应用,物流科技和人才保障明显增强。
 
我省“十三五”现代物流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开始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物流运行成本相对偏高。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物流发达省份差距明显。二是区域物流发展仍不平衡。2020年,长株潭地区社会物流总额50388.7亿元,占到全省41.1%,湘南、湘西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三是物流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占比偏低,现代信息等新技术和新业态、新模式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普及不够,物流基础设施之间的衔接和配套有待加强。四是物流政策支持力度尚需加大。与周边地区相比,我省支持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吸引力仍不够强,物流税收与企业流失现象较为明显,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优化。
 
(二)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贸环境日趋复杂。但与全国一样,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发展机遇。一是多重战略叠加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省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物流要素聚集和创新发展,形成更为合理的物流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二是技术产业变革为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智能运输、智能仓储、电子单证、智慧供应链管理等智慧化应用场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物流组织网络化、规模化运营提供了新路径,有利于促进物流资源高效利用、物流组织方式变革调整、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发展,推动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三是强大市场建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新空间。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地依托国内市场,有利于进一步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环境,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物流与商贸协同发展,加速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数字化供应链发展进程,为我省现代物流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2.面临挑战。从国际看,物流业发展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逆全球化思潮涌现,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国竞争博弈加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国际经贸格局和产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严重挑战,国际流通体系遭受重创,国际物流通道受阻严重,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从国内看,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物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同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在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物流市场主体及其组织方式、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国家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缩小我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对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省内看,物流业提质升级、降本增效仍面临诸多困难。物流运输结构不合理,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与物流成本相背离,物流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创新及应用力度不够,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匹配度不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实现物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实验区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聚焦物流业发展主要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全面加强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增强服务保障能力,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体系,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有力有序有效的物流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集聚发展。有效整合物流资源要素,提高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以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等为载体,推进物流存量资源集约整合,提高土地等要素利用效率。推进要素聚集基础上的组织整合,促进不同物流服务功能的协同,实现干支仓配等物流环节的衔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行效率。
 
2.坚持融合发展。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产业等深度融合。促进物流要素与经济要素、产业要素协同融合。加快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升现代物流业服务和要素集成功能,形成定制化、个性化物流服务,打造产业与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
 
3.坚持智慧发展。支持智能化设备应用,营造智能交通、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应用场景,促进现代物流业与相关产业智能化发展。推行“信息系统+”模式,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物流,提升物流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强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和宣传应用,更好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4.坚持创新发展。推动物流行业关键装备技术的研究开发,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创新。支持和推动物流企业在经营业态、技术应用、管理模式和内容标准上进行创新,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
 
5.坚持绿色发展。推广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协同运行的物流新模式,加强绿色技术应用和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运输配送车辆使用及设施配套,促进共同配送、单元化载具循环共用,推动现代物流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智能绿色、创新融合、区域协同、集聚高效的高质量现代物流服务新体系,物流业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产业规模较快增长。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超过15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物流从业人员接近200万人,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5%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左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市场主体明显增强。全省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350家以上,其中5A级物流企业30家左右;培养25家左右本土物流龙头企业,引进10家左右全国物流业50强企业;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达10家以上,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达30家左右。物流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供应链集成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设施建设效应凸显。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极化和扩散效应显著增强,物流要素自由流动机制不断完善,信息互联、标准协同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园区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多式联运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物流网络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降本增效成效显著。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营商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新技术新模式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先进物流运输组织方式加快发展,物流业集约、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3.png
 
结合我省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以现有骨干交通网络、物流枢纽、场站码头、网络平台等为基础,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八通道、八枢纽、四网络、多平台”为主体的物流发展空间新格局。
 
(一)八通道。
 
依托交通干线,畅通“三纵五横”物流大通道,即京港澳、洛湛(二广)、焦柳三条纵向物流大通道,沪昆、渝长厦、杭瑞、湘桂、厦蓉五条横向物流大通道。
 
1. 纵向物流大通道。
 
京港澳物流通道。以岳阳市、长株潭三市、衡阳市、郴州市为节点,依托京广高铁、京广铁路、浩吉铁路、京港澳高速、湘江航道等,连通京津冀、中原、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
 
洛湛(二广)物流通道。以常德市、益阳市、娄底市、邵阳市、永州市为节点,依托呼南高铁、洛湛铁路、二广高速等,连通关中、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和海南自贸港。
 
焦柳物流通道。以张家界市、吉首市、怀化市为节点,依托张吉怀高铁、焦柳铁路、包茂高速、呼北高速等,连通关中、北部湾等城市群。
 
2.横向物流大通道。
 
沪昆物流通道。以长株潭三市、娄底市、邵阳市、怀化市为节点,依托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沪昆高速等,连通长三角、滇中黔中等城市群。
 
渝长厦物流通道。以长株潭三市、益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为节点,依托渝长厦高铁、长张高速等,连通海西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
 
杭瑞物流通道。以岳阳市、常德市、吉首市为节点,依托杭瑞高速、澧水航道等,连通长三角、滇中黔中等城市群。
 
湘桂物流通道。以衡阳市、永州市等为节点,依托衡柳铁路、湘桂铁路、吉衡铁路、泉南高速等,连通北部湾城市群,延伸对接东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厦蓉物流通道。以郴州市、永州市为节点,依托厦蓉高速、桂新高速等,连通海西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
 
(二)八枢纽。
 
推进“5+3”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以长沙市、岳阳市、衡阳市、郴州市、怀化市为依托,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推动长株潭共建国家物流枢纽。推进长沙陆港型、岳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持长株潭申报建设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衡阳、郴州、怀化申报建设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融入国家物流枢纽联盟。争取常德市、娄底市、永州市纳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布局。支持邵阳市、湘西自治州等重要节点创建省级物流枢纽,推动融入国家物流枢纽体系。
 
(三)四网络。
 
构建物流设施网、冷链物流网、城乡配送网、信息平台网四大物流网络。利用“三纵五横”等骨干交通网络,依托“一江一湖四水”水运航道、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与全省其他干支线机场,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多节点支撑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以提高冷链流通率为重点,以先进技术和冷链设施设备为支撑,以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为基础,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冷链物流网络。统筹布局城乡高效物流配送网络节点,强化城乡配送技术标准应用,优化城乡配送组织方式,构建完善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以湖南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湖南高速智能物流服务平台等为基础,将政府监管和公共服务融为一体,着力破解“信息孤岛”和“系统壁垒”,构建服务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网络。
 
(四)多平台。
 
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各类物流平台建设。以长沙市、岳阳市、衡阳市、郴州市、怀化市等5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金霞、湘南和一力等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怀化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岳阳城陵矶新港、长沙传化智联、怀化武陵山片区四省联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物流平台为支撑,充分发挥集聚优势和基础平台作用,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和集约利用,畅通集疏运通道,增强多式联运中转能力,通过各类物流平台深化物流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运行效率,提高物流服务能力。
 
4.webp.jpg
四、主要任务
 
(一)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物流业与制造业创新融合成效显著,制造业供应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依托现有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从原料供应、加工制造到销售服务等一体化工业物流体系,制造业成本进一步降低,效率明显提高。
 
2.实施路径。
 
创新融合。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专业化物流创新发展。建立涵盖生产、销售与物流的智慧供应链组织中枢,打造供需对接、资源整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制造企业进行供应链组织模式创新,发展以个性化服务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新一代供应链模式。
 
服务实体。加快发展高品质、专业化定制物流,提升柔性制造、高效制造能力。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模式,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打造智慧供应链。促使物流企业配合先进制造业优化生产流程,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制供应链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制造、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
 
3.重点工程。
 
4.png
(二)提升冷链物流发展水平。
 
1.具体目标。
 
围绕“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目标,进一步补齐短板,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核三区多基地”冷链物流格局。到2025年,全省综合冷链流通率达到30%以上,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
 
2.实施路径。
 
完善体系。以果蔬、肉禽水产、中药材和药品领域为重点,依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大型连锁超市等,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瞄准“三类500强”等,引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同时,培育壮大省级龙头企业,组建上下游冷链物流企业联盟。依托湖南省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推动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等冷链物流交易平台及溯源体系建设。
 
优化布局。在长株潭打造冷链物流核心区块,在湘南、洞庭湖、大湘西建设若干冷链物流区域中心和特色基地。在衡阳市、岳阳市、常德市、永州市、湘西自治州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建设田头预冷、移动冷库等生产前端冷链物流设施,打通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发挥怀化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支持现代农业、供销集团、长沙红星、株洲农产品智慧物流园、湘潭云通、衡阳华辰、岳阳君山、邵阳廉桥药都、常德国际农批市场、永州国际农产品市场、吉首经开区市场等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筑牢基础。着力建设一批重大冷链设施,改造一批存量冷链设施,提升一批智能化冷链设施。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冷链物流区域中心,依托省内中心城市建设冷链物流中转基地。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创新模式。推动从生产端、预冷仓储到冷链配送服务信息实时交互,实现上下游企业和周边服务企业的智能互联;推动农产品、果蔬等全链条分工协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冷链产品配送网络,推进以冷链配送中心为主体的农产品供应链协调发展;引导湘产中药材产销无缝对接,推进形成种植、采收、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中药材冷链物流体系;以疫苗、生物制品等为重点,依托现有的医药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一体化的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冷链物流安全管理,对海外进口冷冻食品实施严格防疫检测。
 
3.重点工程。
5.png
(三)优化城乡物流配送网络。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城乡物流配送网络运行效率显著提高,配送组织方式更加集约,先进技术和通用标准广泛应用,配送成本明显下降,基本建立起高效集约、融合开放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创建3个左右国家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6个左右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20-30个县市区农村客货邮融合示范县创建工程。
 
2.实施路径。
 
构建体系。加快构建以物流分拨中心、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网络为主的城市配送体系。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通过畅通城乡物流通道和完善物流服务网络,构建规模适度、信息化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统筹规划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发展,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
 
优化布局。加快完善以物流园区、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乡物流配送节点,鼓励建设集仓储、运输、分拨、配送、信息、交易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强化物流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构建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
 
规范管理。健全完善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机制,对快递末端配送车辆实施统一编号和标识管理,明确配送车型标准,落实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对快递服务车辆驾驶人教育管理。加快建立电商快递一体化信息平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区域辐射能力。鼓励传统物流园区适应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发展需求转型升级,提升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等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3.重点工程。
 
6.png
(四)推动商贸物流提质升级。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全省商贸物流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商贸流通领域托盘等载具的标准化程度大幅提升,先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商贸物流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物流成本显著下降,服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基本建立起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商贸物流体系。
 
2.实施路径。
 
健全网络。依托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重点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改造一批综合型和专业型物流集中分拨中心。以大型商贸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改造一批集公共仓储、加工分拣、区域配送、信息管理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商贸物流配送渠道下沉,重点完善末端配送网点。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商贸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城乡一体化商贸物流体系。
 
集约发展。大力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鼓励商贸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形成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企业集团。鼓励中小商贸物流企业通过联盟、联合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化,提升商贸物流集约化发展水平。整合需求不足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商贸物流园区,推动各类分散仓储配送资源与大型物流园区衔接配套,引导商贸企业自用仓储配送设施开放共享。
 
提升能力。鼓励跨行业、跨区域共建商贸物流服务平台和商贸物流产业联盟,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方案。支持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物流设施、技术装备、数据信息等资源共享,带动提高中小商贸物流企业的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商贸物流整体服务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贸物流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销售商的全流程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精益化管理水平。完善基础类、服务类商贸物流标准,加快形成覆盖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分拣、配送等环节的商贸物流标准体系。
 
3重点工程。
7.png
(五)推进物流智慧化发展。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现代物流设施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迈上新台阶,云物流大数据中心和智慧物流应用与管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物流信息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平台互联互通。智能交通、仓储、配送等模式广泛应用,共享协同的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体系得到有效推广。
 
2.实施路径。
 
设备升级。推动物流行业关键装备技术的研究开发,推进物流智能装备产业化,鼓励货运车辆加装安全管理等智能设备,支持发展智能化立体仓库,加快智能交通、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无人装备应用场景建设,支持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改造升级,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
 
共享协同。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建设物流大数据中心。升级现有物流信息平台,提升区域物流信息共享能力,逐步实现全省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积极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仓储、协同配送。
 
创新业态。大力发展网络货运平台,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网络货运平台依法经营、健康发展。鼓励新技术和无人机、无人车、自动分拣、机器人等新设备在物流业推广应用。
 
3.重点工程。
 
8.png
(六)提高绿色物流发展水平。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绿色化物流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运作模式基本形成、运输网络体系有效构建、装备设施改造升级高效推进,物流行业节能环保管理体系建设更加完备,绿色包装、循环包装和再生利用得到全面推广,全省物流行业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明显增强。
 
2.实施路径。
 
树立理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制定绿色物流行业标准,将绿色物流理念贯穿到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回收等各环节。
 
强化应用。推广新能源车、轻型卡车、节能卡车应用,依法依规报废一批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的货运车辆,对部分传统货运车辆通过绿色技术改造实现货运装备绿色化。推动使用电力叉车、立体仓储设备,实现仓储装备绿色化。推广使用绿色包材,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推动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
 
创新模式。推进众包物流、共同配送、共享云仓、共享快递柜等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创新。支持回收物流中心建设,推广对废弃包装等资源再生利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重点加强对电器电子、汽车产品、轮胎、蓄电池以及快递件等包装物再生利用。优化供应链逆向物流网点布局,推动绿色低碳物流长效可持续发展。
 
3.重点工程。
 
9.png
(七)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全省基本形成互联互通、开放合作、协同高效、紧密融合的区域物流一体化网络。长株潭地区、环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物流发展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加紧密,现代物流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2.实施路径。
 
集聚要素。对接“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三高四新”等重大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物流协同合作,促进物流要素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土地、金融、资金、项目、数据、人才等物流要素集约化发展。探索市场化机制下物流资源整合利用新模式,提高区域物流一体化组织水平。
 
促进协作。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协作,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体系,形成基于产业链链接关系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和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连通国际国内的物流网络。
 
加强联通。聚焦物流通道建设重点、辐射方向和功能作用,培育发展新需求,构建高效运行的区域物流系统。以国家物流枢纽为重要节点,提高协同制造、精益物流等服务水平。创新和培育供应链运作模式,推动物流枢纽从物流要素组织中心向供应链组织中心转变。
 
3.重点工程。
 
10.png
(八)补齐国际物流发展短板。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国际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物流通道得到提质升级。建成中部地区航空干支枢纽网络,形成以长沙黄花机场为中心、联通国内外的“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建成中欧班列(长沙)集结中心,各地形成干支结合、错位发展格局;依托怀化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依托长沙市、株洲市、衡阳市、郴州市等多点联动,构建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畅通“一江一湖四水”航运通道,建成通江达海的现代综合水运服务网络。
 
2.实施路径。
 
补齐短板。优化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国际多式联运中心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建设为依托,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构建互联互通的立体化国际物流网络。制订国际货运航线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推动国际航空全货机航线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中欧班列(长沙)集结中心物流集散和资源整合能力;探索铁海联运、跨境铁路、公路运输等途径,丰富至东盟物流通道体系;打造省内重点铁路站场经由广东省重点港口对接非洲的铁海联运大通道;推动开行自岳阳经长沙、郴州到深圳的高铁物流专列。整合内河岸线和航运企业资源,畅通江海直航通道。
 
提升效率。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扩大“先期机检”“智能识别作业覆盖范围”作业试点,推动国际货物“一站式”运输。抓好枢纽口岸功能区域建设,大力拓展国际物流通道,进一步做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完善口岸作业时限管理,深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口岸及特殊监管区域等平台的高质量发展能力。支持国际物流企业建立国际货物全程可追溯和在途实时监控系统,增强企业国际物流全过程控制能力。
 
拓展功能。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的供应链集成化服务优势,打造国际市场采购商品交易物流平台与跨境电商物流平台等商贸供应链组织平台。围绕先进制造业国际原材料来源、上下游产业布局、产品市场空间等,提高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匹配性,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智能装备和高端电子消费品等国际制造业供应链组织平台。推动国际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不断完善生产组织、国际分销、信息服务等高度融合的国际产业物流服务体系。
 
3.重点工程。
 
11.png
(九)提高物流专业化发展水平。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全省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5+3”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省级物流枢纽和区域性物流枢纽联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整体融入国家物流枢纽联盟体系。物流园区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特色更加鲜明,现代化立体仓库等设施建设和园区基本服务功能得到强化。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有效推广,危爆物品等特种运输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2.实施路径。
 
夯实基础。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按照整合存量抓提升,完善增量补短板的原则,筑牢物流枢纽建设基础。指导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创造条件,尽快进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对照国家、省级示范物流创建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全省物流园区建设水平,争取更多物流园区进入国家或省级示范物流园行列。
 
培育主体。引进一批国际国内著名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企业集群发展。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物流领军企业,鼓励本土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或合作经营,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组建以资源整合、利益共享为核心的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带动中小物流企业集约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合作共同体。
 
强化标准。加强物流设施设备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完善包装、装卸、运输等工作标准、运作流程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制(修)订,推动物流信息分类编码、电子单据等信息标准化工作,推进托盘、集装箱等周转设备循环共用,指导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标准的宣传应用。
 
3.重点工程。
 
12.png
(十)提高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和应急预案更加健全,组织体系运转更为高效,应急物资仓储能力明显增强,应急物资运输能力储备充足,应急物流指挥调度更加顺畅,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2.实施路径。
 
构建体系。建立政企协同、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联动长效响应机制,构建高度集中、组织有力的应急物流调度平台。配合国家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强化应急物流组织功能,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和应急补偿机制,形成整体协调、区域联动、分级响应、调度有序的应急物流组织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交通运输协调机制,制定应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构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立体化应急物流通道体系。
 
确保时效。推广使用标准化、智能化装载单元,保证应急物流的时效性和安全性。推进应急生产、流通、储备、运输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采用分区分级、大数据跟踪等精细化管理方式,提升应急物流车辆通行效率。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建设一批满足多种应急需要的物流中心,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应急物流能力的骨干企业,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输保障效率。
 
提升能力。依托重要物流节点,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并及时更新关键物流设施清单,引导应急物流各参与方基于不同资源和需求作出快速响应,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抗风险能力和应急能力,提升重大物流设施抗灾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
 
3.重点工程。
 
13.png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创新物流用地政策,整合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用于物流业发展,探索政府负责土地平整并建设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企业负责建设经营性物流基础设施,约定土地物流用途并长期租赁的新型物流用地供应保障模式;研究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地下空间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提供物流服务等支持政策,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增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投入,发挥现代物流产业基金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完善物流企业贷款定价机制,降低物流企业贷款融资成本。
 
(二)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支持引进高端物流人才来湘发展,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培育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立物流业专家库,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团队。紧扣物流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在物流实训基地、学科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和技术研发等领域推动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现代物流人才。支持物流业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一批物流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对入选基地建设在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强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教育和在职教育,提高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优化物流发展环境。
 
建立物流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指导、统筹协调、重大问题研究。深化物流行业“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行极简审批服务,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鼓励引导申请人采用全程线上方式办理营业执照,实现办理执照“零见面”,营造宽松的政务环境。规范物流市场秩序,落实物流行业减税降费、降本增效系列政策措施,加强行业自律,营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清理违规收费,优化货运车辆通行管控,落实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制度,杜绝多头执法、重复处罚。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物流智库、物流企业联盟的桥梁纽带、智力支持与双向服务作用,提升物流业服务水平。
 
(四)强化配套支撑体系。
 
建立“十四五”物流重大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增强重大项目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健全完善物流行业信用体系,明确物流企业失信标准,建立物流企业失信“黑名单”制度,构建失信惩戒机制。加强物流业统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统计标准、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及时发布物流监测报告、景气指数和统计数据。鼓励市州物流工作牵头部门和行业协会积极开展物流统计工作。支持社会化平台和企业建立物流大数据中心,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物流行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开展跨行业、跨区域协同的安全监管,构建(货)物联网、(运)车联网、安(防)联网三网融合的安全监管体系。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现代物流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物流规划衔接,对规划的主要目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实施情况、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以及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等及时组织监测评估;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根据职责分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关键字: 现代物流,仓储配送,国内国际双循环,冷链,物流枢纽建设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