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观点 > 正文

俞永福:阿里影业要做电影产业的基础设施

时间:2017-06-22 09:53:44 点击:
来源:i 黑马 作者:朱丹

条评论打印收藏

6月18日,第20届上海电影节电影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阿里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阿里影业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出席活动并发表了以“电影产业新基础设施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的演讲。

以下为俞永福演讲内容:

大家好!我是俞永福。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电影节,作为一个典型的IT男根本不知道电影节应该穿什么,只好穿平时的装束来了。换个角度来说,在传统电影人之外,我们作为一个新人如何思考电影产业以及能为这个产业做些什么。

接触电影产业之后我在脑子里问了自己两个问题——Who me、Why me。当你熟悉了产业特征,看清它的趋势后都要回答两个问题。

电影产业的“三高特征”

从经济层面看清电影产业的特征时我吓了一跳,因为这跟我十几年前做风险投资时所面临的产业特征很接近,就是“三高”。是哪“三高”呢?
第一,资金高度密集。一部影片要在2个小时内表达内容,投入的资金从单位时间来讲是非常高的;

第二,人才密集。近两年电影产业最大的问题不是缺资金,而是缺人。我们可以看到好的导演、制片、演员的档期都很满,当产业人才高度密集时带来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压力很大;

第三,风险很高。电影两个小时表达的投入动辄过亿,而投入的结果要在电影项目启动两年后才知道。从资金的角度来讲是要先投入,两年后才能够回款,这样的运作模式本身存在高风险。

虽然科技产业的投资也存在“三高”的风险,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进入,是因为“三高”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高回报,因此全球科技产业的投资发展很快。但电影产业是不是高回报呢?我也在问自己,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
我认为电影产业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从感性的角度来看,牵头电影的必须是好故事,有创意故事的同时也要有独特表达。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电影产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即理性的部分。第一,我们要通过好内容触达用户,因为最终决定产业的是用户。用户会通过两件事情来投票,一是用时间来投票。一部电影每个人需要花2个小时,多少人花了2个小时?加一起的时长就是用户对于这部电影是不是好内容的表达方式和投票方式。二是用钱来投票。用户用票房的钱、衍生品的钱以及其它相关的钱来表达对于内容认可度,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过程。

第二,商业。“三高”产业一定要形成正循环,产业只有形成正循环才能长期发展。电影是视频产业中最经典和最悠久的产业,有了电影后才有了电视、数字平台。商业化的发展会推动一个产业朝那个方向发展,可以看到过去几年中国电影市场高度发展在商业上是有明显指标。

第三,内容产业化的程度。我相信所有电影从业同仁都认为我们跟好莱坞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本质差距在于内容产业化方面,即如何把好内容用产业的方式做出来。我认为一个产业在任何的时候都会经历产业升级,升级次数越多说明产业越悠久、越成熟。产业升级最大的变化是产业的基础设施在发生变化。

3个C

从2016年开始,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这意味着中国电影产业在经历产业升级,而推动产业升级的是产业基础设施的变革。我把涉及电影产业的基础设施总结为“3个C”,分别是用户(Consumer)、内容(Content)和商业(Commerce)。

对于阿里影业来讲,我们不想做一家传统电影公司。中国的电影公司数量不少了,也不缺一家传统的电影公司。阿里影业要告诉整个产业的同仁Who me、Why me。我挺想把阿里影业的名字改为阿里影业基础设施公司,因为想要对电影产业产生增量就不应该叫阿里影业。我们从来不玩票,我们是做实业的,所以才会由我这个理工男来带业务。

从阿里影业基础设施公司来讲,我们最重要的是从基础设施角度如何对产业升级起到作用,同时能跟产业所有参与者形成生态关系。因此用户、商业、内容这三个C也是阿里影业的核心方向。

第一,从用户角度来讲,阿里影业最大的工作是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如何用好科技的力量,第二件事是如何用好数字平台资源的力量,提高用户体验。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时间比美国短,因此我们有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拿淘票票业务举例,它实际上解决了用户不在现场时购票的确定性。比如说我跟我太太想看场电影,原来要去电影院柜台才能知道我能买到几点几分、哪一场、什么座位,这对用户来讲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线票务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用户的确定性。购票的确定性在过去几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用户的观影频次,因此淘票票大幅度改善了用户体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阿里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