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港加快建设“四个一流”智慧强港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部湾港北海铁山港作业区考察时强调,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四个一流”,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为北部湾港的发展标定了清晰明确的方向。
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指出,始终锚定“四个一流”的高质量发展方向,我国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部署要求: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一流”重要要求,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加快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广西高质量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部湾港集团)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四个一流”重要指示作为北部湾港的核心目标,凭借独特的区位、政策及资源禀赋,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成为连接中国西部与东盟乃至全球的重要枢纽,“四个一流”港口建设成效明显。
智慧强港建设蹄疾步稳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部湾港的8年来,北部湾港集团聚焦“四个一流”智慧港口建设,着力建设智慧信息基础设施,突破智慧作业技术,创新智慧港口管理,优化智慧客户服务,勇当干将、勇挑大梁,持续推动北部湾港“四个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
聚焦一流设施,夯实智慧港口信息基础。打造“有线+无线”双轮驱动的通信网络体系,北部湾港实现了高速通信网络全域覆盖,其中钦州港区已建设开通5G基站超200个,5G网络覆盖率达到98.34%。智能物联监测体系融合应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实现了生产经营中角色、职责、过程和结果的可视化、可追溯、可联动。以北港网、OCC数据中心、智能调度系统、IOC智慧大脑等为代表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了从数据采集到决策输出的完整闭环,为科学应对复杂场景,提升港口运行效能和服务能力提供了数据支撑。
聚焦一流技术,提高智慧作业创新能力。建成全球首创U型工艺的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提升智慧型引导运输车(IGV)作业点密度50%、缩减设备移动距离35%;双小车岸桥集成中转平台与智能滑轨式集装箱箱号识别系统(OCR)推动装卸效率突破每小时56自然箱;自研8轮4轴IGV配备磁钉导航与柔性充电系统,可实现自动充电20分钟作业4小时;基于TOS-ECS-GOS系统集成构建的决策中枢(TOS即多功能操作系统,ECS即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GOS即智能闸口系统),将海铁联运集装箱中转时间压缩40%……北部湾港加强技术创新“深融合”,持续探索集装箱装卸新模式。在防城港港区,30万吨级散货码头通过提升铝土矿等特殊货物作业效率20%以上,国内新建规模最大的数字化散货堆场实现全要素数字化管理,为全国散货码头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广西样板。
聚焦一流管理,完善智慧港口治理体系。在《北部湾港智慧港口“十四五”发展规划》《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港口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等顶层设计驱动下,北部湾港建立“生产管理—安防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六位一体的港口智慧管理体系,管理效能实现从“看得见的效率”到“看不见的协同”的立体跃迁。北部湾港生产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统一的资源管控平台,总部与各码头之间多域级联的智慧安防系统实现多源数据的一体管控、融合共享,全国首个绿色港口智慧管理平台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全流程管理……北部湾港瞄准港口生产运营全流程,打造全链闭环智能管理新模式。
聚焦一流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智慧化水平。依托北港网平台,通过“门户网站+北港通App”双端协同,北部湾港实现了港口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减少人工环节37个、精简纸质单证28项,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短20个小时以上。目前平台已吸引6000余家企业、1.6万余名运输司机注册使用,日均活跃用户超5000人、操作量突破10万次,为物流链各方节约物流成本5%以上。集装箱设备交接单(EIR)无纸化管理系统使船公司、船代、货代、车队与港口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客户能在线上完成提箱手续的办理,每年可节约4212万张纸质单证。坚持“通关+物流”一体化发展理念,打通港口与航运、铁路、公路间的数据交互壁垒,实现“船—港—路”数据实时互联共享,强化闸口、安防、海关数据的全面对接,通关物流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北部湾港“四个一流”建设还存在一些弱项,如大型化、专业化泊位和深水航道不足,海铁联运一体化智慧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国际门户、国际枢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等,都是北部湾港下一步要努力补齐的短板。
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设奋楫扬帆
广西出台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北部湾港“一流设施”基本建成,“一流技术”取得新突破,“一流管理”和“一流服务”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预期目标已基本完成。
面向未来,北部湾港将加快培育塑造新质生产力,加速数据要素的高效利用与价值释放,加快构建数字孪生特色的世界一流智慧港口。
推动智慧设施建设从“多场景”向“全融通”覆盖。北部湾港将进一步提高港口生产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集装箱装箱单、设备交接单、进口提货单等单证全程数字化流转。加快推进千兆网络标杆港口建设,形成泛在互联、智能高效、安全可控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完善和升级。此外,加快打造大数据中心,构建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数据要素港口生态体系,助推港口数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北部湾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基建融合应用标杆港口。
推动智慧技术创新从“高适配”向“强溢出”升级。北部湾港将着力推进港口智慧作业体系与数字孪生港口建设紧密结合,实现码头调度、堆场分配、作业指挥等灵敏感知、智能分析、协同处置,切实增强智慧作业技术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等创新技术,推动港口科研创新、技术攻关等关键薄弱环节系统性突破,形成一批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推动智慧管理体系从“集聚区”向“生态圈”迭代。北部湾港将持续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提升数字化综合管控效能,加强运营管理与风险防控;统筹推进港口规划、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等多规合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要素资源配置优化;建成集运行监测、预警预测、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于一体的“港口大脑”,全面实现各级各部门智慧应用与指挥调度的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及条块协同,为北部湾港管理、生产、运营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业务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港”发展战略,畅通技术技能发展通道,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推动智慧服务模式从“申请式”向“主动式”演变。北部湾港将依托北港网平台,全力打造“接待+办单+结算+信息服务”主动式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港口单证电子化水平与客户服务智慧化水平;深化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技术等融合应用,构建全链条电子凭证体系,不断提升物流全链条效率;进一步运用数智新技术升级完善底层平台,增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探索航运信息、交易平台等增值服务,探索打造港口通关物流全流程数字服务体系;高标准高质量融入平陆运河江海联运信息化研究建设,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智慧水运网工程,协同推进“两系统”“一平台”“一底座”建设(“两系统”即西江—平陆运河船闸群联合调度系统、平陆运河—北部湾港口群联合调度系统;“一平台”即平陆运河经济带铁公水多式联运物流服务数智平台;“一底座”即大数据底座),着力推动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物流运输“一体化”和“一张网”,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智慧水运大模型研建及示范应用。
回望来路,步履坚定;奋进未来,使命催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是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提出的新要求。北部湾港集团将始终以“四个一流”为指引,以“高质量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为着力点,坚持新质赋能,充分运用智慧化手段,担当实干、狠抓落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企业集团,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