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成新风口 智能科技是核心
据了解,人脸识别是多数无人超市通用的技术之一,例如在Amazon Go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用手机像在地铁刷卡那样进入店铺,同时,位于入口处的摄像头会进行人脸识别,识别的技术主要是由亚马逊自行研发的名为Amazon Rekognition的人脸识别系统。这是一种可进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它可以对照片进行分析,详细描述照片中的内容和相关对象内容,并且还能对扫描照片中人物的性别、面部表情、情绪状态、衣着甚至胡子等作出判断。
RFID电子标签
对于商品的识别,目前无人超市多使用RFID标签。RFID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物理接触。无线射频一般是微波,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每一件商品上都贴有RFID标签,用以在“支付隧道”中识别顾客所购买的商品并进行结算。RFID是一种成熟且廉价的解决方案,在顾客离店时,传感器会扫描RFID标签,并再次确认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同时自动在消费者的账户上结算金额。
当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要给每件商品都贴上RFID标签,不仅仅涉及标签本身成本问题,还需要供应链的高度配合。此外,商品使用RFID标签,本身也有局限性,比如对玻璃等特殊材质的商品有可能识别失败。因此,小麦智能便利店采用手机扫描货架上的二维码或者直接扫描商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完成商品的移动支付,从而规避RFID的弊端。
物联网支付技术与大数据分析
在购物结算方面,如果说小麦智能便利店还需要顾客扫码结算的话,“淘咖啡”则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在杭州,这家约200平方米的无人零售店可容纳约50人同时购物。顾客用手机扫码通过闸机后,可以随意在店内选购,离店前经过一道“支付门”,商品经过识别后,用户的账户在几秒内即被自动扣款完成支付,而这便是物联网支付技术的体现。“淘咖啡”的支付门,就是物联网支付技术的实际运用。蚂蚁金服相关人员表示,进门“扫一扫”一是绑定身份,二是授权小额代扣。每种无人零售店进店前都有一个授权和绑定行为,这样才能把人变成一个移动的ID。而小额代扣的授权,则是顾客通过支付门时完成商品自动结算的玄机所在。
毋庸置疑,无人便利店凭借技术优势在成本上领先于传统便利店,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定价提供了空间。通过技术,不仅解决了人力成本问题,完全自动化的结算模式可以消除传统便利店排队付款环节,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环境。此外,通过这一系列技术手段,顾客进入无人超市的消费行为和轨迹,也更加可视和透明,线上的消费数据也为零售商在对消费者消费行为大数据开发以及商品品类管理方面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数据。
业内人士指出,无人超市的出现不同于自动售货机的出现,更不是自动售货机的简单升级,而是第四次零售革命进入移动电商时代的升级。人脸识别、RFID标签、移动支付、360度无死角监控、消费行为的大数据采集分析等,这些前沿科技在无人超市、智能便利店的集成,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超市变得更智能、更善解人意。
不过,零售的本质是商品和顾客,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能否大规模进入消费者的生活,成功的关键点并不在“有人无人”,而在超市和店内出售的商品本身是否物美价廉,顾客能否获得满意的购物体验。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