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零售业冰火两重天:一边热闹 一边骚乱

时间:2017-08-24 09:06:21 点击: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孙裕隆

条评论打印收藏

当然到目前为止,维系线上零售最大的顾客理由还是疯狂的促销与价格砍伐。一方面作为线上零售平台在传递“低价有理、实体太黑”的诡辩逻辑,另一方面是阿里、京东系大多数商家亏本赚吆喝的尴尬。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阿里、京东依然雄赳赳气昂昂的宣扬着自己颠覆传统零售的使命与激情,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与尴尬。

规模并不是顾客价值、关系&信赖才是

商业竞争中由被动向主动转移的最直接手段,就是用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进行顾客缴获。

恰恰在中国零售业整体维系在“高毛利、高自我”的黄金膨胀期时,中国市场的大多数顾客的消费能力刚刚开始突破、但消费认知与意识尚未提升的时期,线上零售以“价格”为核心利器进行顾客转化。虽然在转化过程中的顾客体验差异巨大,但总规模快速放大后的线上零售额与交易量,对于线上供应商也形成了自然优化。

原本不愿上线的线下零售商与品牌商也以各种形式开始参与线上零售。对于这部分线下零售商与品牌商而言,从一开始的被动尝试与消化尾货为主,到逐步掌握和理解了线上零售的理念与技术后的快速崛起,在每年的双十一、618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各主要品类的销售排名中,具有线下零售基因的零售商和品牌商占据了绝对领先优势,而曾经的淘品牌在快速上量后出现下滑甚至淹没。

当然也不乏一批有理想的线上品牌积极进行线下零售的探索,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根本原因在于,线下零售无论以怎样的模式存在,他的核心商业本质是“以人为本”,其核心价值在于情感驱动和满足,具有足够的人际场景与沉淀,属于强关系与高信赖商业;而线上零售在过去数十年本质上还是“价格为本”,对于顾客而言其核心价值还只是基础功能层面的满足,不具有强关系和高信赖感。

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线上零售对规模的依赖成为了引导商业舆论的优势也成为了瓶颈。这种优势在于规模下的供应链整合与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对于尚处于市场初级阶段的广大中国供应商与消费者而言,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忽视线上零售对市场的影响,也没有多少顾客可以拒绝线上零售带来的“福利与便宜”。

然而,商业的建立一直都是“没有规模就没有认知”,对于线上零售而言一旦绑定了这样的行业与顾客认知,线上零售的瓶颈也变得显而易见。

一方面以阿里、京东为核心代表的线上零售平台对于顾客需求的改善能力是非直接的,一旦顾客对于这种“以价格为核心”的需求满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可支付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时,阿里系能解决的直接手段是非常模糊的。虽然有大数据的支撑,但大数据转化成顾客的真实需求不仅需要符合顾客行为变化的数据模型,更需要有对顾客行为实际体验追踪的持续沉淀。

从技术上的理解变成从顾客行为本身的深入理解,这种分析能力与顾客行为数据充分结合,产生精准化需求界定,形成具体可行的具有顾客可识别性的改善需求建议和方案,更需要围绕顾客可识别需求进行产业能力转化。

这个转化对于产品的供应商本身提出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产能与效率的问题,而是设计研发、原材料整合、工艺改良等一系列真实能力的提升,而这种能力的改善与提升还必须遵循成本不发生上涨的前提下进行,这对上游实体产业链而言难度显而易见。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零售业变革, 阿里, 京东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