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是噱头还是发展趋势 会是实体零售终结者吗?
可以发现,无人便利店所节约的人力成本大概只占到15%,而刚起步的无人零售店在科技投入成本巨大,360度感应的摄像头、人脸智能识别系统都造价不菲,两厢抵消之下,无人零售基本是没有赚头的生意,那为什么还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的呢?对此,庄帅表示,资本看重的是规模连锁经营,在连锁经营的模式下,不能从单店模式去看店铺的成本了,这将会涉及多重管理成本,这一成本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技术成本却是在逐年下降的,“比如去年2800元的手机,由于零配件造价的下降,今年就只值1500元了。”
在节约人力之外,品牌、电商、资本界相继加码无人零售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商家对消费核心数据的把控以及品牌自建零售渠道的需要。
“传统便利店里一般是店员报数,由店员记录销售情况,当店员受限于教育水平和市场经验,对这些销售数据并不能做出有效的分辨,这是传统零售的瓶颈所在。”张毅表示,在新零售时代下,各方都在探索如何变现消费数据,无人零售的价值之一是真正利用了大数据做消费分析,在产品上架、货架陈列等方面提供更精确地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消费数据实现智能补货,日后功能更完善后,甚至能为消费者进行定制化提货服务。
“此次娃哈哈和伊利投资无人零售,很重要的一点是饮料品牌在电商上不具有优势,饮料客单价低、质量重、体积大,在电商上销售毛利非常低,而在商超销售成本又太高,而且娃哈哈有扩充零食产品线的战略,电商和品牌是推进无人零售计划是双赢的选择。”庄帅表示,自建零售渠道是这些品牌一直想做的,但品牌在渠道管理上并不擅长,通过无人零售实现线上线下流量的捆绑,管理精简的同时多了一个供货出口。
未来无人零售、电商、零售实体店将成为未来并驾齐驱的三种的业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无人零售店将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作为功能补充。对于电商来说,无人零售店有可会充当物流配送站的角色,而在寸土寸金的当下,便利店想开进去在一线城市的购物中心里很难,而“无人零售”、“未来商店”等概念式的店铺有助于购物中心吸引客流,这一点使得无人零售可以在各大购物中心的迅速拿地的原因,在重点商圈占有资源后,无人零售店可以一步一步改善所遇到的问题。
建议:打通用户接触场景
尽管看起来前景无限,但处于起步阶段的无人零售,仍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根据亚马逊申报的Amazon Go相关专利内容显示,AmazonGo通过特殊的货架来计算用户的购买,比如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来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但这项技术曾出现无法准确识别的问题,比如无法在20人以上同时进入时保持正常工作,且无法识别出商品被放到错误的货位,AmazonGo在2017年3月就打算在海外开店,也是因技术问题有所延迟。
除开目前尚未能解决的技术难点,产品品类组合也是无人零售要面临的问题,张毅就指出,无人零售店更适合标准化的商品,但无人便利店未来要发展就要强化鲜食类产品,而无人便利店在鲜食的销售、加热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此外,信用问题也是无人售货商店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比如顾客恶意弄乱商品,破坏店内卫生,或者有人故意遮挡住摄像头,Amazon Go的系统就没办法识别出来。
“在一些鲜食需求不大、流动客流大的地区,无人便利店也是存在着不小的发展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技术能够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的话,无人便利店也将会得到大面积的发展。而大面积的发展,才能够大幅度降低现有的技术成本,就目前的技术成本而言,还只是赚吆喝的阶段。”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指出,自动贩卖机出现的时候,曾被人当成垃圾箱,或者动歪脑筋取货,后来演变成了自动贩卖机前面还要有专人看守,无人零售的发展将面对和自动贩卖机类似的风险,如果运营方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监督、管理、整理的话,为便利店节省人工这一美好愿望就会落空,因为目前大部分便利店除了高峰时段,平时每店也只有一位工作人员。“我认为无人便利店不是下一个风口,而是‘下N个风口’。如果便利店不从现在就开始探索、实验、取得经验、对现有的技术加以改善与进化,那么无人便利店的普及永远无法实现。”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