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物流行业送往智能时代,菜鸟网络配送车已经上路
胡浩源向雷锋网 介绍道,目前“小G”已经走出阿里园区,进入法院运行,后续还将逐步推广到更多的场景下运行。
隐私安全问题
以往评估物流体系主要有两个维度——成本和效率,随着个人信息安全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安全性也成了一大重要指标。
胡浩源介绍,目前菜鸟网络及其合作伙伴都在使用隐私面单。隐私面单是基于电子面单云打印的一种新技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在电子面单上被加密处理,电话号码将被隐藏,只有快递小哥能通过APP联系到收件人,其他人很难再从快递面单上窃取消费者隐私。
京东方面也表示,他们从2016年6月就开始使用微笑面单,利用技术手段从包裹生成时即部分隐藏用户的姓名和手机号信息,以笑脸代替,用一种卖萌的方式覆盖了个人隐私。
想法固然美好,但实施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胡浩源表示,作为新生事物,隐私面单的推行需要一个过程,小到快递员的使用习惯,大到行业内的数据协同,都需要时间去推进。
以“618”为例,期间不少消费者反映,包括苏宁、京东、菜鸟网络在内的企业此前推出的隐私面单消失了,快递单又变成原来带有个人信息的普通面单。京东对此回应称, “618”期间订单量暴增,为保证用户尽快收到心仪商品,有大量的众包运力作为“618”物流业务的补充进行全面支持,而众包配送员无法登录和使用用于联系客户的“京牛”app。因此,京东在“618”大促期间暂停了“微笑面单”。
此外,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如果采用便利店代收包裹的形式,为了方便联系客户,派送员往往会手动补充被“微笑”覆盖部分的个人信息。由此来看,用户的个人信息对派送员来说仍然是透明的。
事实上,隐私面单最难解决的是内部管理问题。有业内专家表示,从保密的角度看,隐私面单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是规避了消费者某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消费者本身的泄密是小部分的情况,真正意义上的用户泄密行为一般都是群体性的,比如快递企业系统内部的信息买卖等,这其中包括快递员之间的信息买卖或者黑客的侵入,只有解决了这些事情才能真正解决信息泄露的问题。
智慧物流不止于物流
毋庸置疑,中国的物流行业从“人力时代”进化到“智能时代”,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未来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胡浩源表示,智慧物流最具改进空间的是智能算法,这有赖于物流行业、商家和消费者的协同,实现数据的连接共享。只有消除数据壁垒,物流才会更加智慧,甚至实现“零库存”。然而,行业开放、共享、协同的程度也正是物流行业智能化最大的难点所在。
不过一切困难和挑战都是值得的,因为物流行业智能化带来的不仅是自身的变革,还将推动其他产业的重构。以零售行业为例,便利店、大卖场、电商平台是目前最主流的零售业态,但他们都不完美,大卖场不够便利,便利店商品不够丰富实惠,电商平台送货慢。未来,随着物流成本下降、配送效率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的商品品类将逐步向线上迁移,线下商品则主要以非标准化的体验型产品为主。
胡浩源指出,线上线下物流的连接和共享是新零售的基础。通过智能算法,实现销售预测,以及准确的分仓布货,可以让货物离消费者更近,让商家实现线上线下一盘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给新零售插上翅膀。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