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热议的快递“隐私面单” 能阻止隐私泄露吗
京东商城的“隐私面单”则有一个专用名词——“微笑面单”。早在2016年6月份开始,京东便试行“微笑面单”,利用技术手段,从包裹生成时即部分隐藏收件用户的姓名和手机号信息,以笑脸符号代替。经过半年多的改善和优化,近期,这项服务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目前,该商城超过90%的自营配送订单均已实现面单“微笑化”。据介绍,2017年京东将产生至少10亿张“微笑面单”。
在快递员与用户之间,京东同样存在一个APP。据京东相关负责人透露,京东自主研发了一款专门服务于配送员的APP——“京牛”。当配送员在站点进行收货时,扫描包裹上的条形码,用户信息便被录入“京牛”系统。而当配送员送货时,根据订单号找到用户包裹后,只需点击“拨打电话”便可以与用户取得联系,如此,从配送员侧也保护了客户的隐私信息。
对于市民关心的“配送员如何被监督”的问题,京东相关负责人透露,所有的通话都会经过京东的通信平台进行监管,并对呼叫结果(停机,关机,空号,未接)等进行记录,可有效管控和规范配送员的配送服务。菜鸟网络安全部高级专家周磊则透露,菜鸟网络还将联合国内主流物流企业,让“隐私面单”成为快递行业标配。未来,将启用更安全的“物流云”,有效抵挡外部攻击,锁住数据不外泄,保障每一环节数据都在加密状态下进行,从根本上杜绝消费者隐私泄露。
声音
“隐私面单”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赵小敏 快递行业资深专家
在我看来,目前快递行业的“隐私面单”只能是一个过渡方案。很难说采用“隐私面单”后,一定会有效保障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其最终的实质效果,有待观察。实际上,大量的个人信息泄露不是通过外界泄密的,数据保存是否安全是最大的泄密源。此外,客户资料的流失、黑客的攻击等也是原因。从快递泄密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泄密往往来自企业内部,真正由垃圾桶、乱扔快递包装而导致泄密的案例,数量非常少。
把客户的电话号码、姓名隐去等做法,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快递行业的泄密和其他行业的泄密(房地产公司、电信行业、中介行业等),性质是一样的——都主要涉嫌信息买卖。所以,还是要跨领域、跨行业,跟政府相关部门实现共享共管。如果在这一块儿没有实质性解决,保护隐私不被泄露将非常难。并且,最终很可能不仅保护不了隐私,反而造成更大障碍,比如企业成本增加,效率下降,对快递员和用户造成障碍……
因此,快递企业在推广“隐私面单”的同时,更应做好几件事。首先,建立好自己的内部数据防火墙,加强日常内部数据的管控;其次,要搞清楚泄密的源头,以及泄密的关键环节,跟相关部门加强密切沟通;此外,要跟数据安全企业进行合作,进行数据的安全维护。
惩治信息泄露不缺法律公民要勇于维权
刘昌松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主任
就我的接触和感受看,个人隐私遭泄露较严重的行业,主要是实行实名制的服务行业。电信、医疗、银行、交通、网购、理财等行业是重灾区,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和幼儿教育行业,现在也成了泄露隐私的重要途径。而泄露的关键环节是这些单位中掌握个人隐私的人,不能严格按规定保管好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对此,公民个人很难防范,处于被动地位,更多只能指望国家法律进行严格规制和严厉打击,让这些单位和人员不敢、不能轻易泄露和贩卖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