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解码电商:新商业 无边界

时间:2016-10-17 10:08:49 点击:
来源:销售与市场 作者:柳伟亮

条评论打印收藏

电子商务短短10多年的发展历史本身就预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在目前这个时代,电子商务已经越来越不应该视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而应当是一种思维方式,逐渐变得与每一个行业和越来越多的人息息相关。

电商过去10年的发展与反思

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过去10多年电子商务的发展,那跑马圈地和血腥竞争是再贴切不过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在互联网界一直备受推崇的一个商业规则,电子商务10年多的发展基本上是各家企业一路狂奔,企图以规模或者市场份额换取竞争优势的跑马圈地的过程。电子商务披着互联网的外衣,市场进入者大部分也都是互联网从业者,很多人沿用了其他互联网公司成功的惯用思维,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不顾一切地圈用户求规模,在经营上也有很多非理性的行为,比较典型的是在“千团大战”时期各家团购企业巨资投放广告,并且不计成本和手段地用高薪挖人。但是电子商务归根结底是一个有着浓厚传统色彩的互联网细分行业,涉及复杂的商业环节,而且电子商务本身的毛利率并不高,对资金的需求量却很大,与其他高毛利、轻模式的纯互联网商业模式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对电子的过度依赖使得很多企业的用户体验令人失望,花费巨额营销费用换来的新用户最终能够留存下来的非常有限,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更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使得很多企业的经营目的不得已变得一切以融资为中心,有人将此形容为是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用前一轮的融资不计成本地做大规模,然后寻求下一个接盘者。

在市场还处于赛马的阶段,在企业还处于早期融资的时点,也或者是大家还没有看明白这门生意的玩法,可能会有投资者愿意理性或者非理性地支持企业的发展。但是如果巨额的资金换不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投资者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大的亏损,资本的泡沫终究是会破灭的,这就是进入2011年下半年很多企业呼喊冬天到了的原因。可是我们看到行业仍然在高速成长,领军企业的优势也在逐步扩大,所以这并不是行业的冬天,而是企业融资的冬天,随之宣告的是旧有的经营方式已经穷途末路。随后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始显现,大量的企业宣告倒闭或者收缩战线。

伴随企业跑马圈地过程的是血腥的竞争,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任何一场战争,而价格战则是竞争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其间往往还口水飞溅,精彩纷呈。在互联网上价格更加透明,消费者的转换成本更低,这为价格战提供了一个更加肥沃的土壤。不过很多企业迷失在了盲目的价格战里,由于缺乏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而造成“无降价无销售”的局面,但是另一些企业却利用价格的武器获得了用户的永久留存,并逐步引导用户从对价格的关注慢慢过渡到价值上,京东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

互联网具有非常强大的辐射范围和聚客能力,也因此具有更强的马太效应,同一种模式在市场上很难容得下三家以上发展状况良好的企业存在,并且零售业本来就是一个非常讲究规模效应的事情,没有规模的业绩是毫无意义的。正如贝索斯所强调的“这是一场比赛,谁第一个获得了市场份额,谁就成了标杆,别人绕过去是不容易的”。随着大量的企业出局,除了一直就非常强大的阿里巴巴,京东也逐渐成长为另一个大型的综合电商平台。京东在夹缝中的成功在于其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购物的期待,在所有人烧钱拼规模、打价格战的同时,京东形成了自身的造血能力,也烧出了核心竞争力。

我国互联网“人口红利”时代基本结束,过去几年水涨船高的发展模式将难以持续,企业不再有大把的低价流量和大量的新增用户,企业管理的命题由如何拓展新用户转变为如何提升老用户的单位价值贡献,如何将别人的用户更多地转化为自己的用户,而这背后都是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这是摆在所有电商企业面前的一道永恒命题。精细化管理即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持续不断地进行品类、供应链,以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化,实现成本与效率的最佳配比,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不仅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的电商平台初具雏形,大量的垂直电商、传统企业也进行了很多生存试验,电子商务已经从一块生地变成了熟地,那么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就变成了差异化。京东需要在与阿里巴巴的平台之争中找到更多差异化的优势以求后发先至,垂直电商也需要有差异化的定位来寻找巨头覆盖下的生存空间,至于新进入者就更需要在差异化上做足文章找到存续下来的机会。差异化可能来自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以及产品、销售方式和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创新。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电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