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深度解读】生鲜O2O何时才能“苦尽甘来”

时间:2015-10-21 10:24:02 点击:
来源:i黑马网 作者:温二爷

条评论打印收藏

业界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中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有40家实现盈利,收支达到平衡的企业也仅有4%。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大部分则介于暂时亏损与巨额亏损的尴尬状态。看似巨量的市场背后,为何生鲜电商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产业链上每一个细小环节的误差,都让生鲜电商的发展不遂人愿。在这里,笔者只想突出两个核心的大点来谈谈生鲜电商迟迟不能爆发的原因。

第一:冷链仓储VS物流配送

不同于3C、服装等标准化产品,生鲜产品属于高损耗以及保质期有限的品类,对冷链仓储及周转效率要求极高,一旦出现库存积压唯一导致的结果便是大量浪费。

而被视为“珠穆朗玛峰”地带的冷链物流恰恰被视为生鲜电商的命门所在。尴尬的是,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现阶段冷链运输应用率仅有19%,物流成本不降反升,冷链物流费用占据生鲜电商运营成本40%,这又直接导致了用户体验的不断降低,。即便是享誉盛名的京东物流体系,依旧难以承受生鲜电商之中重。

尽管有些无奈,比起常温物流,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运转更复杂、成本投资更多,堪称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往往让很多电商“望洋兴叹”。

第二:均客单价VS订单频率

生鲜食品大多需要冷链配送,生鲜食品附带的气泡膜包裹、防隔层、专用运输箱等需要3-10元不等的成本,成本是普通常温配送的130%,这意味着想要收抵平衡至少需要100元左右的客单价。然而矛盾在于,相较于3C、服装等其他电商,生鲜电商不幸地被归于客单价低的品类。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很多生鲜电商只做高端及进口,然而这种极端的做法往往让他们忽视了“高客单价≠高频购买”的事实。即便可以太高客单价,较低的订单频率依旧让生鲜电商的发展一路受阻。左右为难的生鲜电商们,只能用促销、打折等赔本吆喝的方式来维持热度。

在生鲜电商尚未解决这些行业痛点,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之前,还有一段长长的苦尽甘来的过程。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生鲜电商?

笔者非常认同顺丰优选崔晓琦的观点:生鲜电商是一门复杂的生意,需要上游渗透到基地、中间控制物流、末端抓住用户群,最终降低损耗率,提高配送体验,控制物流成本。此外,笔者得出几下几点思考:

第一,O2O——生鲜电商的首选商业模式

考虑到生鲜品类的特殊性,O2O模式无疑是其首选。原因在于,O2O模式与生鲜市场存在着先天性的契合之处。O2O作为一种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是一种既能解决老百姓渴求原生态产品的需求,同时又能降低交易和配送成本的极佳模式。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生鲜O2O,生鲜电商,O2O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