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曝光 北京是京津冀城市群核心
过去近十年间,天津滨海新区一直有意承接北京金融产业转移。不过,陆大道对此并不看好。
他在论文及受访中多次谈起去年4月的一则媒体报道—定位于商贸金融中心的天津滨海响螺湾商务区进行了大规模建设,那里曾一度被称作“中国未来的曼哈顿”,但“48栋摩天大厦至今仅有两栋正式完成入驻,多数项目或半途停工或封盘”。他认为,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天津高端服务业发展潜力受到限制。
陆大道解释,以金融为龙头的高端服务业具有巨大的空间集聚效应。这些对信息高度依赖的行业服务聚集在信息流的节点城市,方便行业或企业间管理理念、合作和竞争策略、危机应对策略等隐性知识的传播。“这些企业经常在一块交流,比企业上下游之间的联系都要密切得多,他们一个也不愿分开。”
而北京的优势也正在于此。
陆大道说,北京早已是中国的“政策高地”,这一重要性质是由首都的功能决定的,也是长期发展态势的自然延伸。“国际性的高端服务业机构(国家、大洲等地区总部)进入中国,要和中央政府和各部门打交道,首选落户地自然是北京。”
“像东京、巴黎、伦敦、首尔等发达国家的首都,也是因为这种功能而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和国际性金融和商贸中心的。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相反,美国和澳大利亚只是特例。它们都是移民国家,先在港口城市形成经济中心,独立建国后,出于各自的政治原因才确定新建首都。天津的情况不能和他们类比。”
陆大道认为,就经济总量而言,天津仅属于全国第二梯级大都市范畴;就产业特点而言,天津明显以第二产业为主体,总部经济远远不及北京、上海和香港。在天津发展及滨海新区开发的目标和方向也不宜与上海(及其浦东)、香港类比。“天津的经济辐射力和影响力在国内基本上是大区域性的。”
他表示,将天津定位于京津冀城市群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中心城市,不符合天津的优势、区位条件及发展现状。“天津有自己的位置,制造业、航运业,应该和北京错位竞争。”
对于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定位,陆大道比较认可。“搞一些金融衍生品试验,比如医疗保险机构发行债券,看看市场反应怎么样。我估计以地区性金融机构为主,和原来设想大不一样。”
“环京津贫困带”迷思
京津冀三地经济结构和产业水平差距悬殊。
在北京率先迈向后工业化社会,天津处于工业化后期之时,河北如今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也成为整个京津冀经济区协同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