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千亿美金帝国梦
品类的扩张是在资本的推动下完成的。
在今日资本接触刘强东之前,一个人民币基金答应投资500万人民币。和徐新谈的时候,刘强东想,这次多要点儿,一狠心要了200万美金,但没想到徐新塞给他1000万。刘强东当时心里也疑惑,不知道多出来的800万要怎么花。
当时徐新跟刘强东讲了一个理念,当品类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舍命狂奔,亏着钱也要往前跑,要比竞争对手大两倍才安全。徐新判断品类机会来临的依据,就是后来被她反复提及的一个数据:2006年,徐新见到刘强东时,京东在不打广告的情况下交易额每月保持10%的增长率。
徐新觉得这是自己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对他的心态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这个融资过程,无疑让刘强东的胆子更大了,步伐也更快了。
做物流完全就是刘强东自己想出来的。徐新投的一些很厉害的公司都是品类的创新者,但刘强东第一个想到了做物流。刚开始建仓储物流时,京东压力巨大。每到一个城市就要建一个配送中心,一天做2000个快递订单才能把收支打平,可京东当时一天才20单。从20单到2000单,有的城市要养两年之久,发展到50个城市要亏多少钱可想而知。
那时候,很多竞争对手大谈不做重资产,要利用社会资源。这让京东三年没有竞争对手,圈了很多地。
刘强东无疑也给了投资人信心。打价格战时,今日资本给京东提供过桥贷款。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再加上很多人看不懂京东的模式,京东一度找不到投资。徐新回忆:“见了很多人,把标准降下来,还是没有人投。”徐新就安慰刘强东,不是京东不好,是他们被金融危机吓怕了,躲到一边舔伤口去了。
今日资本又做了第二轮领投,加上雄牛资本和梁伯韬私人公司的投资,一共是2100万美金。这是一轮使京东资金链免于断裂的非常重要的融资。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