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台风没了 猪都会摔死
如果这些培训机构真的可以给创业者带来有益的帮助,也很正常。但现实情况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创业培训机构都是滥竽充数,原来做传销的、做大众培训的,现在招牌一改,就开始教大家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现在,这种培训活动和会议多如牛毛。在北、上、广、深,只要创业者愿意,一天参加四五个会是没有问题的。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创业者在开会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就是天之骄子,就是万众瞩目的中心。所以,自己的事情还没有做成,还没摸清什么门道,就频频到各种会上兜售自己的成功经验,讲自己创立的某个O2O模式或创新模式,不亦乐乎。我觉得这就有些过了。我的建议是,创业浪潮越热、越高涨,越应该有点儿定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和这样的活动保持适当的距离。
总之,对于创业者来说,适度地对外交流是可以的,并且也是必要的。但我个人认为,创业者还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团队、用户和产品上。如果还认不清这个道理,那么不妨问问自己,频繁参加交流活动真的能帮你解决创业中的问题吗?我想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所以与其如此,不如多想一想如何创新和研发产品。最重要的是,在听了别人兜售的成功经验或者培训知识后,千万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听了就学。我管这叫东施效颦,当然,弄不好就是邯郸学步。
互联网思维没有错,但不能盲目使用
刚开始研究O2O的时候,我吓坏了。很多企业老总都说老周过时了。的确,O2O的很多模式,就是到了现在我也没有完全看懂,因为里面的有些东西用常识来做判断是行不通的。比如我前面提到的补贴,我做了很多年的免费,但现在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免费,还补贴了。
像邓锋、沈南鹏,他们都是VC,他们把几百亿美元投给了创业者,我开玩笑说这是国际主义精神。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补贴。他们没有把几百亿美元留给自己,而是经由创业公司补贴给了北、上、广、深的人民。徐小平也是一样,他投了很多免费看电影、免费上门做按摩、免费做早餐的公司……看得我眼花心乱。
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说真的人家不在乎挣钱,相反,通过这种方式把钱花出去,反而能融来更多的钱。但我觉得按照这种游戏规则玩,后面会变得非常不好玩。至上的吗?我们上门按摩、上门做饭,都是用户至上啊。”还有人可能会说:“我不会长期免费下去,只是想通过免费+补贴的形式,让用户养成之前没有的习惯。”
针对这两点,我想大家可能存在误解。我所说的用户至上,是指要去研究用户的行为和习惯,然后顺势而为,这是产品成功的关键。而教育用户,让用户养成一个从来不会养成的习惯,这恰恰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还有人想通过免费把对手干掉,然后再改免费、补贴为收费。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用户一旦吃了免费的午餐,再想让他们回头是很难的。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