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六纵六横”骨干通道基本成形
金秋时节,位于浙江省钱塘江与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连接处的八堡船闸繁忙依旧,一艘艘满载的货船相继从闸门口涌出,仿佛还原了千年前古运河上的川流不息;从空中俯瞰杭州西站枢纽,“云谷”“云路”“云厅”等特色地标将出行服务功能和自然元素完美结合;沿着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的漕雅线一路前行,茶园、水库、花海、古村、竹林次第呈现……五年来,浙江交通以交通强省的硬核实力,载运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动脉”,承托了百姓满满的幸福感。
“十四五”期间,浙江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预计五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总额达1.8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34%,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陆域高铁“市市通”、所有地市“通江达海”。在11月11日举行的“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发布会上,浙江交通亮出一连串耀眼成绩单。
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
潮涌杭州湾,大道贯长虹。从云端俯瞰,一道气势恢宏的“C形交通大走廊”环抱碧波,串联起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六城。随着湖杭、杭温、沪苏湖等高铁相继通车,杭绍甬高速公路杭绍段、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钱江通道北接线等都市圈“血脉”加快打通,交通动能持续注入。
不仅是杭州湾,五年来,浙江全省综合交通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六纵六横”骨干通道基本成形,省域、市域、城区“1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达98%。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公路里程达1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15公里,省际高速公路接口增至23个,10万人口以上城镇通达率提升至87%。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31个、总数达296个,内河四级及以上航道1781公里。全省铁路网总里程达4059公里,其中高铁2191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实现翻番,达到近1200公里,覆盖7个地市。浙江五年内新增嘉兴、丽水两座运输机场,总数达9个,基本实现航空服务省域全覆盖,杭甬温三大空港枢纽已经全部通达轨道交通。
过去五年,浙江交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全面开工杭淳开、甬舟复线高速公路等民生工程,补齐山区海岛短板;新改建农村公路超1万公里,实现91%乡镇通达三级以上公路、88%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超过90%,客货邮融合覆盖80%以上县级行政区;成立全国首个货车司机服务联盟,提升货车、网约车等司机群体幸福感。
“枢纽+通道+网络”提能升级
如今,驻足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巨轮列队,集卡驮着集装箱往来穿梭,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在港区控制中心“智慧港口”大屏上,“迷你”版船舶、集装箱卡车、桥吊和龙门吊一目了然。
“十四五”期间,浙江围绕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全力推进枢纽提能升级,统筹布局“枢纽+通道+网络”,加快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浙江坚持“海河一体”,推进“航运浙江”建设,成为全国首个部省联合创建的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民航强省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4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国际及地区通航点达118个,实现五大洲全覆盖。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成功获批,中欧班列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年开行量达2619列。
锚定“交通创新发展高地”目标,浙江加快培育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打造“浙运安”“浙闸通”“浙路品质”“浙路救援”等一批管用好用的重点应用,入选了全国首批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全面布局无人机公共起降场等低空新基建;新能源公交车、出租汽车占比超90%,营运交通工具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