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布局规划发布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印发《深圳市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布局规划(2026—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行业发展获利好。
《规划》要求,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撑深圳市建设“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目标,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对建设低空“四个中心”的空间资源统筹支撑,并为后续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建设提供专项规划政策。
《规划》范围覆盖深圳市全域,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并提出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一是到2026年,总体形成分类分级的低空起降设施网络体系,打造一批示范性低空起降枢纽,支撑重点发展公共服务应用以及培育低空物流、载人运输新业态,为建设低空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初步搭建起基础设施底座。二是到2035年,形成体系完备、直达高效、复合创新的低空起降设施网络体系,支撑超1500个起降点建设落地,赋能丰富多元的低空经济业态安全健康规模发展。
《规划》明确,要立足打造“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构建包括物流配送在内的“三大类八小类”功能体系。其中,在物流运输设施体系方面,建立“综合运输保障基地—物流转运中心—末端起降点”三级体系,分别承担跨域集散、同城转运、末端配送功能。综合运输保障基地为低空物流运输起降设施等级较高的类型,承担跨域物流集散,支撑多式联运,需具备快速补能、应急检修等综合性服务保障能力,宜独立占地或与地面大型物流枢纽合设。低空物流转运中心承担同城、城际、跨境物流集散和运输功能。末端起降点承担末端到发功能。《规划》还提出,将新增低空物流运输末端起降点推荐选址296个,可满足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时效性、高附加值的货运需求。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