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双十一 物流之争:千亿菜鸟 十年京东
截止目前,京东物流现有7大物流中心、710万平米仓储面积、6906个自提点/配送站、335个大型仓库,覆盖全国2691个区县。另外还运营了9个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大件和中小件物流网络实现大陆行政区县100%覆盖,自营配送覆盖了全国99%的人口,将商品流通成本降低了70%,物流的运营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
中小件物流网已覆盖中国大陆93%的区县,211及次日达订单占比已经达到了85%,大件物流网已全面覆盖中国大陆的所有省级行政区,冷链物流网则通过七地生鲜仓覆盖全国,目前依旧在快速扩张中。另外,京东还在2017年4月25日正式成立京东物流子集团,向全社会输出京东物流的专业能力。
和菜鸟不一样,自营可以说是京东物流最核心的特点。从仓储到末端配送人员,均采用自营模式。京东仓配现有70000多人,并在全国范围实现统一的操作和管理标准,最大程度确保运营质量,提升效率,优化成本。今年9月,刘强东在耶鲁发表演讲,“以国美(微博)和苏宁为例,他们的财务报表上显示综合运营费用率超过15%,而我们综合运营的成本大概只是相当于他们的一半。”刘强东说,京东自建物流的好处是,成本比苏宁国美要低很多。此外,国美、苏宁的平均账期是100多天,库存周转天数大概是六七十天,而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只有30多天。
“如果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特别是零售商,它的账期低于库存周转天数的话,这家公司必死无疑,哪怕它有巨额利润,也一定会死。”千亿菜鸟,已成庞然大物今年9月26日,阿里巴巴53亿元增资菜鸟,股权比例从47%上升到51%,并打算在未来5年继续投入1000亿元,除了继续投资数据技术等领域的研发,还主要用于智能仓库、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核心领域建设。这个千亿投资其实并不出人意料,按照菜鸟刚刚成立时的新闻,就已经宣布了第一期投资1000亿元,第二期投资2000亿元。
阿里巴巴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平台之路,菜鸟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全国性物流平台,将速递公司、仓库和分销中心连接起来,其核心目标是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等各类企业提供平台服务。菜鸟网络在天网(物流数据)、地网(仓储物流中心)、人网(服务站、自提点)三网发力,并与阿里系电商业务全面打通。
但彼时的菜鸟和现在的菜鸟已经完全不同。2015年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已联手云锋基金,战略投资物流快递企业圆通速递,未被证实的消息称此次投资合作金额或超100亿元人民币,占到圆通的20%股份。在随后的一次采访中,菜鸟方面坚称此次投资不能视为阿里自建物流,圆通和其他物流公司将被菜鸟一视同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物流是物流公司的未来。阿里希望通过菜鸟整合国内的物流业,将全国的物流信息和大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事实上,随着菜鸟不断壮大,阿里在物流服务上确实提升不少,尤其是在时效产品在核心区域可以与京东抗衡,而平台上的韵达和中通投诉率也赶超顺丰。
目前快递企业对菜鸟普遍较担忧,中国日均快递包裹超过70%在菜鸟系统上,加之阿里有货源支配权,所以地位更超强势。从产业链角度看,阿里和快递企业之间的地位明显不对等,双方议价能力严重不匹配。京东广 菜鸟精5月22日,申通、圆通、中通、韵达4位董事长共同出席了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在台上对这些民营快递巨头们讲话的则是更大的巨头:马云(微博)。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