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快递接入监管:实名制监管升级 隐私如何确保?
10家品牌快递接入监管平台
快递实名制监管再升级隐私安全如何确保?
快递实名制或将迎来破冰的关键时刻。
“国家邮政局将采取‘总对总’的方式进行数据共享,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力争在2018年年底实现实名收寄信息化全覆盖。”近日,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司长冯力虎明确给出了快递实名制的落地时间表。
据了解,相较于此前借助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等来助推快递实名制落实而言,此次主要依托实名寄递公共服务平台“安易递”系统,形成实名信息数据单向封闭流动,确保实名信息安全。这种从系统流程入手来实现行业规范化的新探索模式受到业内期待。
作为重要执行主体的“三通一达”及顺丰方面人士均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将按国家邮政局要求切实推进快递实名制工作。
不过,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与快递实名制相伴的企业成本抬升、消费者信息安全隐患等“顽疾”依然存在,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保护用户隐私安全也将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监管趋严
快递实名制监管正变得越来越严格。
近日,内蒙古一函申通科技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德邦物流有限公司两家快递企业因存在收寄客户快件过程中未查验客户身份,未开封验视所寄物品等违法行为,被呼和浩特市邮政管理局分别处以罚款11万元的行政处罚,同时对公司法定代表人(企业主管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处罚款5000元和1000元。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邮政管理局对上述两家企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以下简称《反恐法》)。根据规定,对未落实安全查验的快递企业最高可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记者梳理发现,自《反恐法》于2016年1月1日实施以来,快递实名制“有章可循却无法可依”的局面被正式打破,快递物流公司和营业网点因违反规定被处罚的案例也逐渐增多。
此外,2016年6月1日,《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正式实施,根据要求,除收寄快递必须出示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外,快递单必须实名,并且需要先通过快递员检查验示。
“《反恐法》是迄今为止快递领域唯一一部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国家法,但仅部分条款涉及到快递实名制。快递实名制目前并没有专门的一套法律法规,整体还是以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为主,法律效力有限。”盈科律师事务所刘姓合伙人指出。但围绕快递实名制的法律法规的整体演进,是由此前的强调指导性、建设性转变成强制性、规范化,呈加快趋严的态势。
据数位快递业内人士介绍,公司早在2017年年初就陆续接到国家邮政局下发的关于推行快递实名收寄的相关通知、指导文件等。上海、浙江、天津等近十个省份的省级邮政管理部门,也均在近日发出进一步推进邮件快件实名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相关通知。近一周以来,“通达系”多家企业也召开了内部的快递实名制的专题会议。
“中通的快递实名制起始于2016年,但这段时间,推行的非常快。按照目前的推进速度,中通快递旗下的实名收寄信息化率在年底可以达到70%。”中通快速董事长赖梅松介绍称。
“‘2018年年底前实现’相当于是给快递实名制定了调子,快递实名收寄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落地。”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指出,若有企业未能在2018年底前执行到位,或将难逃被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命运。
落地难题
“三通一达”及顺丰均向本报记者表示拥护快递实名制的推进要求。
“公司将按照国家邮政局提出的工作要求,把实名收寄工作向纵深推进。”最早试水快递实名制的圆通快递方面回应称。
快递实名制的规范落实离不开配套措施跟进和技术革新。据悉,国家邮政局结合行业特点,针对大型快递企业开发了“企业版”实名收寄信息系统,针对个人用户以及小型快递企业则开发了“公共版”实名收寄APP“安易递实名寄递公共服务平台”。
其中,“企业版”实名收寄信息系统是由企业总部将前端采集的实名信息统一上传至国家邮政局信息监管平台。邮政管理部门还可以利用安易递监管版APP,在快递企业现场通过扫描面单信息或者收派员身份证或者收派员手机号抽查每一票件的实名制落实情况。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