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决战农村物流 标准落地需协同推进
物流无人机的应用,还能让电商的大手触及更偏远的县域和农村地区。汉森供应链总裁黄刚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未来县域+农村的消费人口达9亿多,县域经济将是未来三年经济发展的爆点,县域经济承担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000061,股吧)进城的关键枢纽环节。同时,他也表示,县域物流是当前各大物流企业忽略的盲点。随着农村互联网消费全面爆发,阿里、京东等企业将在县域物流上有一场血拼。
企业需协同推进
倒逼政策完善
物流无人机按体积重量可以分为大、中、小型无人机,按运输的航程可以分为短、中、远程无人机。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国际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筹备)执行秘书长舒振杰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小型无人机的安全性问题、大中型无人机的适航性问题、中小型无人机的避障安全技术、物流无人机系统抗干扰技术、物流无人机系统运营管理技术等短板,需要持续的技术投入。同时,他也认为,随着军民融合的推进,应该能够突破这些瓶颈。
无人机在物流方面的应用潜力毋庸置疑,但是,在真正普及落地前,无人机与物流的结合也需要一段磨合的过程。齐贺阳对记者坦承,目前无人机在物流方面的发展除了技术方面的问题,还面临政策和空域方面的监管问题。他认为,只有监管得当,相关法规成熟,无人机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据了解,目前,《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2018年版)》等都涉及无人机相关的监管规定,但是这些法规政策大多也处于起草、试行、修订阶段,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和改进中,所以其实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规则和标准。舒振杰认为,物流无人机作为后续应用前景非常好的行业之一,应积极推动。同时,他也认为,物流大佬们的积极布局,物流无人机产业的蓬勃发展将倒逼相关政策的出台。
开放共享的无人机物流是未来发展方向,代永华认为,企业当下需要做的就是联合无人机公司、科研机构、无人机协会和管理机构,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推进各项政策、标准的研讨和落地。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