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抓运营 ofo求规模 存量、增量哪个更重要?
也就是说存量单车的结构化升级方面,应该还有不小的增长空间。
也是摩拜团队,并没有豪言壮语,像ofo团队一样,高调抛出“2000万辆投放量”的原因。
ofo横向求扩张,摩拜纵深做运营
ofo投放2000万辆单车的豪言壮语,其实有以下个原因:
第一,其认为共享单车依然是一个人找车、供不应求的增量市场。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因为造车成本只两三百元的ofo,其实损耗率较高,因此需要更换新车来补上损耗。
第三个原因,因为ofo单车造价低,而且戴威说了ofo要像安卓一样搭建平台,所以未来的单车可能来自第三方投放,不需要ofo掏钱。
第四,前端,朱啸虎和马化腾互怼时,谈到ofo未来也要用基于token机制的所谓智能锁,因此,ofo需要对当前的机械锁单车更新换代。但更换原本低质的单车,其耗费并不比投放一辆新单车成本低多少,因此,戴威所称投放2000万辆,可能也包含对现有数百万辆机械锁单车的更换。
如此说来,戴威继续加大投放量,其实也是理所当然。
摩拜的战略重点,建立在其现有业务规模上。注册用户量超过1亿,每天提供超过2000万次出行务,摩拜团队可能认为,下一步业务的扩张,对存量市场对用户的抢夺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增长点。
当然,摩拜也在不断提升投放量,但无论是最初相对高价上线共享单车,还是胡玮炜在大连达沃斯谈到摩拜的下一步计划,胡对于粗放的规模的追求,似乎并没有戴威那么渴望,看似低调的月卡,其实就是摩拜下一步战略重点的序曲。
让我们来拆解一下摩拜战略。
第一,从抢夺用户的角度。摩拜推出月卡,目前是免费赠送一月,未来常态下,20元骑行30天,其实很像运营商模式,通过预交费用,来圈住存量用户,也从友商那里拉来新增用户。月卡是提高用户粘性忠诚度的手段,因为以前单次付费,用户是一锤子买卖,办了月卡,就相当于设置了围墙,把用户圈进来,形成对竞争对手的周期替代。
第二,从成本的角度。摩拜单车的一次性投入高,但长期运营成本低,所以可以通过月卡的方式,以持久的价格战来绑架对手,而ofo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低,但运营成本很高。
今年2月,朱啸虎在混沌研习社演讲时说:“一辆自行车两百块钱,在校园里面,每骑一次五毛钱,每天能骑十次,就收了五块钱,两百块钱可能四十天就赚回来了。加上维护成本,以及偷窃啊、损坏啊,可能三个月时间,成本就赚回来了。”
以此粗略测算:每40天一辆ofo单车能挣200元,正好够本;假如这辆单车没有偷窃、损耗、运维成本,那么三个月能挣450元。但是朱啸虎说三个月只是刚赚回车辆成本,说明在这450元中,有250元是损耗、偷窃、运维成本。换句话说,一辆单车的年运维成本达到了1000元左右。
也就是说,小黄车的一年的更换、损坏成本,就差不多等同于摩拜一辆整车的价格。
而摩拜的日常运营成本很低,日常损耗率相对较低,因此,免费让用户骑行一月,其实付出的折旧代价很低。
第三,从提升运营效率的角度,最开始是人找车,现在车多了。比如在杭州,之所以2万多辆单车,无人认领,很可能是因为共享单车通过后台数据监测,杭州并没有哪个区域单车存在供不应求、明显短缺的情况,所以迟迟没有把单车搬走。
此外,共享单车公司,除了早晚高峰的潮汐阶段,其他阶段大量单车闲置。在地铁、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的单车,如同蚂蚁雄兵,无人骑行,因此,摩拜通过月卡通过留存用户,可以激活非高峰时期单车的使用效率。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