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如何改变快递行业的信息之殇
破解快递渠道泄露客户信息的解决之道
为什么快递业泄露客户信息的事件经常发生?是我们缺乏行之有效细化到人的技术手段和广而告之的征信手段。
近年来,应当肯定我们的大型快递企业加大了对内盗和野蛮操作的监控手段,先后投入数十亿元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快递企业的水平,其监控系统在内部作业环节基本实现了无“死角”地监控。对内部人员录入客户信息和查询客户信息也采取了限制措施,也可以做到哪台电脑查询了客户信息。
作为快递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的顺丰速运,其核心的快递业务系统均由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结合国情自主开发。他们依据不同的业务系统安全级别,制定了严格的应用安全标准。对所有信息采取了分类分级管理,并将客户信息定为商业秘密;同时在管理及技术层面均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并针对公司员工在业务系统中对客户信息的操作行为进行多维度分析,确保客户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并通过了公安部“等保三级”测评,其安全等级完全可以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媲美。
针对从业门槛较低,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整体不高,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相对淡薄,且流动性大特点,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和韵达快递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对用户信息处理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员工入职时以及入职后,要接受职业道德和规范的培训与考核。圆通速递对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也有明确分工,网上信息安全由信息中心负责,运单信息安全由安保监察部负责。
但是,我们还有的快递企业没有记录哪个工作人员查询了哪些客户、为什么查询?在运单签收交接环节上还存在漏洞,对离职人员的保密监管也存在漏洞。据很多案例分析,很多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行为是离职人员所为。
虽然,《邮政法》中明确规定,邮政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违规泄露用户信息。否则,企业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还可能被责令停业整顿乃至吊销经营许可证;对相关人员,也将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我国的《刑法》也对搜集和倒卖个人信息作出根据犯罪情节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在实际监管中快递企业面对发现难、调查难、取证难、处罚难的困惑。即盗窃客户个人信息与盗窃快件相比,盗窃客户信息难以发现,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2015年6月,“三通一达”+顺丰一起委托蜂网开发了快递物流征信系统。已经将包括泄漏客户信息等30种失信行为的快递人员(即便是辞职)纳入失信人员查询系统。该系统运行一年多,已经有30家快递物流和协会加入了这个合作平台;已经覆盖了200多万人快递物流从业人员,并已经将了近1.8万人列入了“黑名单”(男性占到80%,女性占到20%),这些“黑名单”的信息将保存期五年;已经免费对快递物流征信合作企业开放查询“黑名单”。免费开放查询接口接近400个。这些快递企业招聘中通过查询比兑拒绝招聘了数千人次“黑名单”的人员,让这些“黑名单”的人员无法在快递物流行业再次就职。
“黑名单”的威慑作用巨大。有的快递企业暨加盟商告知了员工,有30种失信行为会列入“黑名单”,其违规违法行为大大降低。据对快递员的问卷调查,如果将快递物流征信信息查询系统让更多的快递员及工作人员知道了解这个快递物流行业的征信平台,他们担心的不是罚款而是在这个行业找不到工作,与其法律的处罚威慑相比,“黑名单”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加现实。甚至影响其个人信誉及找对象。
总之,在现有的手段中,应当加快推广应用快递物流征信平台的建设,让“黑名单”成为行业的防止客户信息泄露的“防火墙”。法律处罚的是犯罪行为,它是有形的手段;“黑名单”处罚的包括受到法律处罚的人,也包括不够法律处罚的失信人员。它不是有形的处罚而胜似有形处罚。让更多的从业人员知道有30种失信“黑名单”,我们相信快递物流行业会更健康,更加美好!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