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新政“满月”,深圳电商企业何去何从?
保宏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针对不在正面清单名录上的产品,保宏目前考虑转运至香港仓,然后从香港仓走直邮模式,但香港仓的价格会比国内保税仓大概要贵3-4倍。冯泉称,“今后的业务方向是‘保税+直邮’的组合方式。保宏在香港目前已经有1万平的香港仓,同时也在进行扩张。”
单新宁还认为,此次国务院相关部委发文,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中规定的有关监管要求给予一年的过渡期,一年之后(2017年5月11日)则将严格执行一般贸易通关单的管理。大家应该意识到的是,在这一年缓冲期内,从业企业须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供应链或与海外供货商达成深入合作,得到商品的原产地证、合同、发票等相关文件。尤其是对于化妆品、保健品等监管严格的商品,企业在引进新品时还需要做更多努力,否则将失去新品上线快和SKU丰富的优势。未来,建议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采取“海外仓+保税仓”两条腿走路的形式。“当然由此以来导致香港、台湾、越南等海外仓一个月内租金大幅上涨,生意红火。以香港为例,海外仓租金已经涨到每平方150-170元人民币,是深圳保税仓租金的4倍。”单新宁同时表示,目前,大平台也都在积极布局海外仓,海外仓的门槛相对比较低,短期内可能会过剩。
对跨境电商新政的思考
此次跨境电商新政实施一个月所暴露的问题值得深思,决策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是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调研;制定的政策是否具有延续性;各相关部门是否做好了有效沟通?笔者希望通过对跨境电商新政所暴露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对跨境电商未来的政策走向有所启迪。
1.跨境电商产业链集聚效应受到冲击
新政的实施导致2014年以来初步形成包含供应链、物流、快递、物流园、仓储等在内的跨境电商全产业链都受到冲击。当年9月,深圳市获得海关总署批复,成为全国第七个获得跨境电商进口试点资格城市,前海湾保税港区为首个试点区域,前海跨境电商产业链集聚效应初见成效:一时众多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一批本土跨境电商优秀企业和一些国内知名的电商平台汇聚前海。而跨境电商新政实施以来,受新政的冲击,深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口单量比新政前大幅下降;曾经火爆的保税仓出现大的空置率;有的平台干脆单方面中断了供应商的合作;一大批人力外包服务公司出现大规模裁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跨境电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2.正面清单设计不接地气
“正面清单”与市场民生需求相脱节,此次新政的设计思路有待商榷。据1月8日深圳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外公布,2015年,深圳前海保税港区(以下简称前海)全年共备案跨境电商商品36603品种次,而今年4月7日、4月15日,财政部等13个部门分别下发了两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分别涉及到1142个、151个税则号列,如按照正面清单管理,前期试点的96.47%的品类将面临退出。
3.跨境保税进口投入资源闲置
从已有的投入来看,地方政府前期已经投入大量成本建基础设施也面临资源闲置的困境,例如为最大限度让企业快速通关,前海保税区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了“电子围网”监管方式,通过闸口监管设备、电子关锁、GPS定位等科技手段,在保税港区设立了冷冻品专用查验台;前期在政府的号召下,一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提供快速通关和全方位的供应链管理服务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的保税仓、厂房、物流平台,国检平台、快速通关S光机、基础建设等费用变成沉没成本的尴尬境地;另外有些企业经过了数轮风险投资,现在政策突变,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一些企业开始退出投资。
4.跨境电商监管带来挑战
受新政的影响,正常跨境保税进口渠道受阻,导致海外货品通过直邮、转运等方式进入国内会重新迎来大的发展空间;水客、代购等灰色渠道又重新兴起,增加了跨境电商监管的难度。一般贸易进口的环节多,手续也更为复杂,这将使跨境电商及时快捷优势丧失殆尽。事实上,从新政实施的情况看,许多跨境电商难以满足一般贸易的监管要求。一般贸易前置审批周期太长,难以满足跨境电商对时效性的要求;再者,一般贸易检验检疫成本过高。以保健品为例,每个品类检测备案费用在50万至100万元之间,对此跨境电商实在难以承受;最后,按一般贸易监管将使综试区彻底丧失优势,综试区将因仓储物流成本高昂而无人问津。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