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铁路扩建勾勒首都物流新蓝图
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明确北京(平谷)是全国46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北京市成为全国12个兼具陆港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
平谷区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是《北京物流专项规划》明确的“4+2”物流枢纽之一,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也是北京市唯一的全国铁路一级物流枢纽,具有区位条件、货源基础等方面的联动优势。
为提升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服务保障能力,支撑“平急两用”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根据《关于印发平谷马坊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方案的通知》要求,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批复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南场区、北场区2个新建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给予项目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
“加速器”:推进设施建设
平谷地方铁路位于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内,南至京哈线三平站,北至马坊站,全长16.2公里,是物流基地内“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段分为中场区、南场区和北场区三部分,目前,中场区已建成投运,南场区和北场区正在建设,计划今年底投入使用。
批复明确,南场区新建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作业线3条,总铺轨长度3.48公里;新建信号货运综合楼、变电所等。
北场区新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作业线7条,总铺轨长度8.35公里;新建1座跨规划金鸡河道大桥、1座框架桥及1座排水涵洞;新建信号货运综合楼、变电所及装卸检修设备间等。
“强枢纽”:畅通物流发展
提升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服务保障能力。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南场区、北场区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平谷地方铁路货运能力,可满足区域城市新零售、汽车零配件、医药健康、绿色矿建材料、农副产品等5大特色产业的运输需求,提升开行中欧班列、中老班列、城际班列能力,为融入全国铁路货运网络提供基础设施条件。
支撑“平急两用”先行示范区建设,增强城市韧性。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是平谷区“平急两用”示范区的应用场景之一,预计2035年具备290万吨物资储备能力,占全市农副产品保供能力的1/3。马坊站南场区、北场区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充分发挥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平急两用”功能,平时更好服务首都物流降本增效,急时保障首都生活物资供应及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平谷成为首都安全的战略腹地,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优化货运结构,强化大宗物资“公转铁”。马坊站南场区、北场区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减少公路运输车辆,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建成初期预计减少26万辆/年,远期减少约45万辆/年。通过改善货运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及公铁多元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综合绿色物流体系。
特色产业货畅其流,国际班列通达四海,“平急两用”韧性凸显,绿色物流成效显著。期待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南场区、北场区建成投用后,京平综合物流枢纽迎来运力跃升,平谷崛起成为首都物流新支点。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