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已被列入第一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名单
“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功能;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积极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安全韧性。”6月19日上午,在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太原市委住建工委委员、太原市住建局副局长白皓表示,近年来,太原市围绕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近年来,太原市为拉大城市框架、辐射周边区域,聚力快速路、主次干道、过街人行设施建设改造,共新建改建快速路、主次干道248条、863公里,小街巷334条、233公里,路网密度提升至每平方公里8.06公里,道路面积提升至人均17.74平方米。建成了太原滨河东路南延、太忻大道、大盂产业新城配套路网、龙城大街打通工程等一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续建的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空港配套工程、迎泽大街维修改造、大运路打通、蒙山大街西延等工程均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年内完工;新建的幸福桥、摄乐街西延等工程正在审批准备阶段。
推进民生设施不断完善,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据白皓介绍,太原市近期重点实施了太原西山地表水厂供水工程、大盂地表水厂及供水服务工程、滹沱河引水入并配套工程——上原地表水厂等项目,推进供水全覆盖,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用水需求。此外,为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建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该市还计划启动清风园等项目,加快推进老龙头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城六区每年建设5个街头游园,使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到2027年,该市将重点谋划实施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等8个方面专项行动、400余项基础骨干项目;推进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到2024年底前,该市为2255户符合条件且有改造意愿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加快构建“保障+市场”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该市以突出保障性住房“惠民生、稳增长、促转型”的建设主旨,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分层次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4000套;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该市今年计划开工改造剩余老旧小区668个,涉及1052.3万平方米、14.2万户、3454栋楼,同步海绵城市建设将完成建成区44%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的任务,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为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该市采取“资金保障、借贷并举”的模式,组织各区政府、城中村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接,逐一核实各城中村项目改造资金需求,制定资金平衡方案,签订专项借款协议。该市现有3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申请了第一批专项借款,正陆续发放使用。同时,还积极开展城中村改造专项贷款需求摸底,已组织各项目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7家银行对接,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确保城中村改造资金有保障、项目可持续。
截至目前,太原市已被列入第一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名单,共有36个项目纳入了国家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设施管理平台。到2025年底,拟加速建设一批具有隔离功能的旅居设施,逐步完善一批医疗应急服务点,布局建设一批具备快速中转能力的城市城郊大仓基地,进一步补齐城市应急隔离、临时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治等方面短板,有效降低新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对城市的潜在影响,进一步提升太原市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韧性。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