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城郊大仓基地 > 新闻动态 > 正文

透过“新词”看改革|用好“平急两用”魔法棒

时间:2024-10-23 10:33:42 点击:
来源:上观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平时是一个被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宾馆,关键时刻可能一夜之间变成隔离病房;平时是一个人潮涌动的展览馆,关键时刻可能摇身一变成为成千上万人的临时居所;平时是高速公路边人来人往的休息驿站,关键时刻可能成为大型物资中转站 …… “平急两用”如同一根“魔法棒”,随时化解燃眉之急,为防灾、救灾、减灾助一臂之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变“权宜之计”为“长久之计”,正深入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给城乡规划提供新思路。“平急两用”型设施建设是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各地在城乡规划时,不能只看当下,而要兼顾长远,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要将“平急两用”理念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平”时与“急”时的关系;要将平时使用和应急使用有机结合,从而打造一个既具备日常运营功能、又具备应急响应能力的基础设施系统,既能够有效补齐城市应急能力建设短板,同时又能提升城市旅游、居住品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

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给城市更新摹画新图景。“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缓解大城市人口密度过高、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可以引导部分人口向郊区分流,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布局,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宜居性,可以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完善交通、物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通过建设“平急两用”设施,可以增加大城市应急资源的储备和调配能力,为防控救援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给投资消费增添新动能。目前,全国第一批54个大城市已谋划推进了3000个左右“平急两用”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继促进家居消费、强化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等措施后,在扩投资方面出台的又一有力举措,体现了本轮稳增长政策的连续性,有助于全面提振市场信心。今后,各地也将以“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出一批盈利前景好的项目,助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2020年2月,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防疫吃紧的状况下,当地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10天,便建成了一座相当于三级医院规模的武汉火神山医院,令世界惊叹,被誉为“中国速度”。但当时是事态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后来,其他城市遇到防疫压力时,就很少采用新建医院的方式应对,而是像南京一样,仅用几天时间就把南京青奥体育馆变成了700张病床的备用方舱医院。“平时”体育馆,“急时”成医院,“平急两用”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也大大提升了应急能力。

天有不测风云,我们所能做的就是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随时准备做出积极的应对。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中国各地先后遭遇过百年不遇的降雨、几十年不遇的台风,再加上地震、疫情等突发灾害侵扰,对应急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变挑战为契机,更好盘活城市低效资源和闲置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一旦灾害降临,我们也能挥动“魔法棒”,从容应对,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键字: 平急两用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