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成功的创新不是来自于模式,而是来自于优秀的组织
我们员工跟我开会的时候,团队里面经常有人说竞争对手做什么什么,我比较烦听这种话。不是反对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但是如果你的想法是因为竞争对手这样做你才这样做,这个理由就太牵强了,你应该了解用户的感受,每个产品都有它自己的内在逻辑。竞争对手的某个部门特别愚蠢的员工,想了一个主意去推进一个做法,竞争对手做了,而且竞争对手很强大,你就应该做,这是最糟糕的想法,造成了模仿和抄袭。可能这些还是来自于我们的考试制度,让我们不去独立关注用户,关注如何改善产品,来体现价值,而是说所谓村看村户看户。
刚才我说到了用聪明的人,什么叫聪明?smart,其实人是可以变聪明的,这个涉及到今天的“天下女人”论坛。我们总是认为男女有别,小孩选择职业,女生学医学会计或者学文,而男生学理工或者计算机,直到现在普遍来讲,男生方向感比较好,女生开车老是找不到方向,老是靠导航。确实男女是有区别,人类进化几百万年,确实分工不同,但是这种不同可能在小时候的兴奋点不同,但是这种不同被我们的认知夸大了,当我们认为我们不善于数学的时候,我们最后真的变得不善于数学,当我们认为我们不善于方向感,在这个街上住了十年,还是找不到方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思维过程,哪怕非常复杂的,分解成很多步骤的话,也会形成非常简单的判断,帮助我们理解。但是这些简单的判断,对于智力的需求,男人女人是一样的,聪明人和笨人是一样的,谁说男的不善于找感觉或者找人文的东西,男的就很差吗?其实不一定。这里面讲到思维的敏感性问题,首先女生不应该认为自己数理化不行,当你不认为这样不行,你数学变得很好。有一句话,熟能生巧,你熟的话就变得巧,熟是什么?熟就是知识的积累。当对一个知识非常了解,你用于思维的概念和想法,大脑运行的距离非常短,能够顺手拿过来,很快想到这些知识,今后想问题没有心理障碍,很顺畅就想出来了。要变聪明的话,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存储。
当我们对很多东西不断去积累,特别细致去了解,确实了解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聪明。我们这个了解是一种很细微的在内心深处的,首先认为我们是应该了解的,比如你是女生,你在一个部门,假设你是搜狐市场部的女生。如果你要是每一次遇到产品技术问题,你可能认为这是技术部门应该关心的事,可能我不应该去了解,我只需要知道另外一部分,交给技术人员,那么以后永远这样想,多少年之后你可能永远不了解技术。但是难道在市场中营销、技术和产品会分成模块式吗?完全不是。只有你对产品和技术充分了解,你可能会对用户行为、用户感受各个方面才了解,最后产生出更加优秀的marketing的想法。我们不能认为这个事情不是我们的,积累知识的时候我们不能把这个事情分成类别,我们有意排斥接受某些知识,思维是没有边界去接受所有知识的,而且是非常细颗粒度精确地了解。这时候我们的语言要变得非常精确,我们不要笼统,也不要一分为二,精确地了解什么东西是什么,不是什么,今天发生的事的细节是什么。
我觉得思维的敏感性、思维的精确性很重要,当我们思考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特别熟,对任何东西特别得了解,最后一说起来的话,我们的思维,无论去进行更高级的推理过程还是更加高级所谓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都是基于首先我们要基于大量信息在脑子里。怎么变得smart?不是一天到晚忙叨叨工作十几个小时就叫勤奋,而是思维的勤奋,我们接受、了解是无边界的学习,无论男的女的,搞市场的还是搞什么的,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变得smart。所谓什么这个人IQ高EQ高,其实没什么区别,一个人想要各个方面很高要思维敏感。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