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观点 > 正文

IDG熊晓鸽:我为什么会错过阿里巴巴

时间:2016-07-28 11:43:41 点击:
来源:投资人说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后互联网时代,创业壁垒消失了,许多其他壁垒被巨头建立起来,创业者如何突破这些壁垒创造下一个阿里巴巴?巨头又该如何面对边缘创新?二者如何共存?

当年马云四处苦苦寻觅风投,却只有孙正义慧眼识英雄,带多少人错过了阿里巴巴?

262.tmp.jpg

1.我的成长故事

我父亲是个军人,跟黄继光是战友,在上甘岭战役中炸掉了左腿,转业后到湘潭钢铁厂工作。文化大革命时期,父亲受到迫害。但他乐观、果敢和严格的身体锻炼习惯传给了我。这些也是做投资的必备素质。尤其是美国的投资界,把身体好作为投资人第一位素质来要求。除了健康的体魄外,投资人还需要有健全的心智,心态不好的话,特别容易影响别人的情绪,也影响你的判断。

在做投资之前,我在新华社和美国的一家电子杂志做过几年记者。记者和投资人的工作挺像的,首先要是一有趣和有好奇心的人。5岁时我把一个闹钟放到水缸里,想看看它在水里还能不能走。长大了之后就对手表很有兴趣。我几乎每年都会买一块瑞士的机械表。爱表的人最在乎的是表的工艺,后来我接触到一家叫做寺库的公司,专门做奢侈品等高端消费市场,做现场尽职调查的时候,我在那买了两块表,觉得这个公司不错,就投资了他们。记者是寻找好的报道对象,投资人是寻找好的投资对象。记者要判断是否有报道价值,投资人需要判断是否有投资价值。所不同的是,记者做完判断后需要以最快速度把报道对象的故事写出来告诉别人,但投资人决定投资某个创业者之后,往往跟他们说,我们可以投你,但你不要跟其他人聊了。

投资人也一般会比较低调,往往等到所投项目成功了才会向外界提起。在美国做记者的时候,我经常去硅谷采访,认识了很多投资圈的人,其中包括IDG董事长麦戈文,我们都叫他老麦。当时我正在另外一个出版公司,老板派我去香港,做面向亚洲四小龙的电子杂志。但我觉得应该去中国发展,于是写了个计划书交到英国总部,但没有被批准。在我很失望的时候,老麦说让我帮他来中国发展,我说可以,然后我们谈待遇,我跟老麦说,我之前年薪4.2万美元,现在一分不多要,半年后再根据表现调整,唯一的要求是我直接向他汇报,因为我痛恨公司的官僚主义。

老麦给了我5万美元。半年后主动问我对于薪水的期待,我开玩笑说怎么也得翻倍吧,他居然很爽快地答应了。做投资还要求你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团队作战意识。我们是第一家在中国搞合伙制的风险投资机构。我很幸运找到了周全等一批优秀的人作为合伙人。合伙人制度就像一个大家庭里有好几个兄弟,每个人的性格和专长不同,有利益分配的时候,兄弟几个要好好商量,需要对外“打架”的时候,兄弟们谁行谁上。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阿里巴巴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