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会配送分论坛】李武昌:“便利”的末端才是王道
12月19日,以“共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电商物流服务‘生态圈’”为主题的2015第五届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家年会暨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生态圈千人联谊会”行业的年度盛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大会由工信部、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指导,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联盟承办,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江苏省海门市人民政府协办。当当网送货部总监李武昌出席大会并作精彩分享。
当当网送货部总监 李武昌
各位辛苦了,今天我们这个主题叫“城市配送服务”,所以今天我所讲的是承袭了刘总和达瓦司长的话题,刘总刚才讲到了传统大的快递在3.0时代可能会变成巨头化,被资本驱动有各自的玩法但是大家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同质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之前达瓦司长提到了,现在的快递正在向下游去延伸,在第五级乡镇和社区的终端点上会孕育出新的创新,而且是国家政府正在大力扶持这一块,既然作为城市配送我想今天来的应该大部分是关心本地配或者说关心落地配这么一个行业的居多,这个行业随着当当最早做垂直电商时候逐渐整合了一批队伍来为当当进行配送,为什么当时没有用像现在提到的申通、圆通?就是因为当时对于垂直电商要求更高的本地服务,很多传统的标准快递达不到,所以才催生了一批服务于本地的服务商,有需求就是合理的。
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大部分落地配正在消亡,感觉上是正在消亡,高峰期的时候,当当网所用的落地配高达近200家,其他的友商聚美优品、唯品会等等基本上用的也都是这些资源。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很不错的资源已经完全分发掉了,唯品会收了一批,还有最近成立的一家公司青旅物流也是大肆收编本地服务商,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我跟堆落地配的同时一块做,他们跟我一块探讨落地配还能不能生存?圆通、申通千万级的公司,想碾死一个本地的公司易如反掌,我当时说你们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卖”,马上卖。如果没有持续的投入、没有雄心把它做大,想再一个省里面抱着自己以前的东西一直做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被巨头灭掉。
第二条路“扩”,既然现在用你为什么?因为你服务于我的准点率、投诉率,服务于我的专业、个性化的服务,这些都是大牌没有的,这就是你的竞争力,这就是差异化,既然这个城市可以做好,就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如果在几个省甚至全国都做好了,相对本地服务这一块就是一个巨头。 反过来讲,如果说扩充到各个省了跟传统快递有什么问题?我在去年也是这个会议上,当时也做了演讲,题目叫做“得终端者得天下”
我当时提出这个理论的依据就是整体上我们整个中国的供应链实际上已经由最初的点对点,相当一部分向区域化在迁移,这个大家已经看到了。更多的传统的通达在一些新的产业里面,比如马上兴起的C2B绝对是它的天下,小批量、多频次、个性化,但是总有一些常规的常用的,我们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不需要那么多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希望再一个地方活下来全国几个地区就地配送,无论是京东、菜鸟还是当当包括唯品会大的趋势电商、平台电商都走这条路,未来大家看到B2C和C2C也在明确的变化,这是我的判断。
现在过将近两年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已经卖了,没有卖的有的在扩张了,扩张的时候他们找我说,别蒙我,我要是扩张了以后卖不出去了,还不如早卖,但是今天凡是扩张的公司乐了,本来以为要死掉了,结果突然发现来了一个天猫超市,突然发现天猫小家电很多业务,大家知道天猫跟通达合作多少年了,但是现在天猫超市业务95%以上走的是全是本地服务商,全是利用本地服务终端解决他的个性化问题,而且它的量非常大。从事又出现一些新的公司,拼好货一天几十万单,非常低调的公司,还有很多新建立的,现在任何一家落地配本地配送的公司去看,一半是天猫,1/3是生鲜还有1/3是电商,而且它的增长速度特别快,现在对当当来讲面临一个问题,我们在质量上是非常领先的,双十一京东号称直营化非常好的公司,双十一的绝对准点率,消费者不要了退货、临时不想买了送出去只要没签收都按晚点,天猫基本上一个星期发货率平均60%、70%,当当的送达率是87%,这是最好的,你们可以纠正。但是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很多量进来,而且非常迅速,这时候就应了题,下一步相信传统快递巨头通达已经看到了末端,不管是妈妈店还是顺丰玩了好几年的黑客店都想走这条路,包括目前淘宝还有菜鸟在做的叫“寸逃”业务,在每一个县搞了一个县长,这个县长不是真县长,派出一个人在每一个村找一个代理人,利用他们把物流打通,利用本地的落地配把全国业务串起来,还包括京东到家,这些公司都在玩末端,玩了这么多,大家都在玩,落地配、大快递、大电商平台都在玩到底谁能生存下去?我的意见就是今天的主题,便利。
我为什么提“便利”?首先看到这是我去年讲的主题,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回顾的原因是这一年的发展印证了我这张片子,去年我推出一个公司叫小麦公社,专门做校园通达系的代收代取,后来我跟他们老板聊你做这个业务这么做必死,为什么?你要是做大了通达做什么?必须有办法做他不能做的才行。后来说对,你有什么高招我说必须做成平台化,通达系的代收代取只是要流量,要利用流量省钱才是极致,最后代收代取小费,我这儿不需要钱只需要学生到我这儿里取货就有办法卖其他东西,卖水果、卖书,卖很多东西,今年我刚刚看到一个消息,他老板发了微信圈果然改了,小麦公社完全变成电商平台,我上次去的时候除了代收代取业务还放了很多生鲜,这个模式跟淘宝一样,实体店就是这么简单,这个方式很多人都在做,小麦公社看到了其他也看到了,我这儿列了很多,洗车的、驿站的、外卖的,全做的是末端服务,这里分了两大类,第一类虚拟服务类、第二实体服务类,实体服务类基本上以刚才说的代取代收件落地,但这个方式非常的LOW我个人也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果只让代收代取老百姓进你的店里面去这是不长久的,必须有更多服务,把更多社会化服务整合进来才能形成一个连接点,就好象每一个农村村子都有一个集合人群的小卖店一样这就是最初级的最有效的终端店。
现在所谓的O2O跟传统大快递对抗的点做了这么多谁能活下去?经过一年的考虑我们发现死了一批,谁活下来?两种人活下来,第一种要够节约、第二种要够痛的,死了一片。我觉得是伪代言,有些业务叫完全不够痛点的,但它也是个业务,我觉得不够大,比如上门美甲、上门送菜我相信有需求但是不看好,我认为它不经济、不够节约。第二也不够特别痛点,什么叫够节约?我举个例子,拼好货,它在一个城市一天卖水果卖15万单,15万单足够拉三个皮卡车,20万货把中间环节全打通了,它的做法是让末端农民通过电商卖货。你想想看如果我买苹果一斤一共7、8元买5斤,加上物流费100多了,没几个人买得起,通过终端供货的方式把中间环节打掉了,前提是利用互联网能把中间环节集起来,这很牛,这里能卖的也只有水果,跟批发商差不多,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基本上早上7、8点也到超市了。
痛点,滴滴快的也有痛点,车直接到你面前,我认为这两点做到了能够生存下去,其他所谓的O2O也是根据这两点来卡的。
还有第三种,我起了个名我认为到够拽,产品驱动,我不需要痛点,我追求的是格调就是吸引一批人过来,宜家、无印良品都属于这种,自己就形成一个文化品牌。
下面要说关于自提柜的问题,自提柜做了很长时间,包括菜鸟还有其他公司还有落地配在搞代收点,而且之前参照过一家福建的(飞远)在当地做代收点是目前中国做的最牛的,但是也不是最理想,基本上跟社区、小区、学校、政府联系起来,一个代收点里边由物业公司出人做代收代取,给点费用,在边上做了一个小空间,从各地搜罗了一些常用的食品,海淘的食品放在那儿就是一个利用代收代取引流量消耗本地商品的案例。确实做成了,但是目前效果不是特别好,但是相对其他的好很多。比如菜鸟也在做,菜鸟驿站,我不知道今天有没有菜鸟的同事,我当着你的面也说,太LOW了,只要有小卖点就可以挂牌做代收代取扩张确实快,但是随着未来得升级这个方式很危险,包括众包物流,能让大妈送快递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当你打开门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希望是个着装规范的快递员而不是一个大妈或者大爷,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所以看起来很美好,目前我没有发现一个公司把众包做的很牛,因为很难解决这个问题。除非说把快递员整合起来培训了也行。这个跟快递公司末端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足够密度的后果一模一样,这时候我们发现自提柜也有它的问题,自提柜大家都以为是好东西,我敢说没有一个做的很舒服的,用量非常少,除非把自提柜跟自提员整合才有空间。这也不是我们,国外有现成的例子,包括我刚才说的(小麦公社)也是有人工服务旁边放自提柜才有流量,纯粹做自提柜的少。最基本的原因是到了终端我们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人很乐意到这儿来而且能扎下来,一旦形成了固定的人流,利用这个人流产生的流量来产生收益这个模式才能成功,能够让人来这两点够节约,代表的就是类,够痛点代表的就是变,有哪些公司做到了?我不代表中国公司都做到但是我推崇这个。
我举个例子,英国一个公司叫ARGOS很牛,台湾的全家跟日本的7-11更相近,中国的超市是放着非常好的资本用不起来,7-11大家以为是超市,错了,它用中国的话讲应该叫社区综合服务站,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末端的存运站,它的服务非常全,你可能在这儿买了吃的,但是它还可以代收代取快递,还能够有ATM机,还能够把生鲜的东西放在里边。所有这些我们平常要用到的它全有,甚至说还专门设几个座位可以提供咖啡让你在这儿坐着等等人看看书就是典型的把末端服务扎的社区,社区化的体现,中国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末端化,因为城市化进程太快。英国的ARGOS是产品驱动的,相当于把宜家的店开到小区门口是这么一个公司,宜家全国有多,但是很大。这个公司推出了很多日用品的创意小东西,它的门店一进去有几平米很小,基本上看不见方向,看见的都是一些样品,可以在这儿做试用,最新款的,经常坏,之后在墙上有很多的DM行路,相当于广告书那种的,跟宜家一样。未来我们说顺丰做的黑客店本来是有这个模式的,可是顺丰失败在没有产品驱动,有产品驱动之后不论是行动还是用屏幕还是IPAD也好都可以,没有这个去拿你IPAD上网还不如在家坐着上网呢,没有意义。有了产品驱动进去之后可以试用,那个店当地村民出来之后都会进去看看,做的非常火,而且店的利用率很高,后面有小仓储做了很的复购率高的不大的商品,大的商品可以从本地仓库发给你,再大的用量特别少的从厂家发给你,产品驱动掌握社区的驱动。中国目前下一步叫快递的3.0时代,我觉得快递3.0时代不代表仅仅是通达也代表本地服务的到位。抓住本地服务、抓住用户的入口,从反向上看我们可以说是断了通达的手脚,其实大家各做各的生意互相不影响,我说的只是对城市配送的人来讲,就本地而言你有很多机会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跟传统巨头们抗衡,这就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