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品牌会议 > 正文

第四届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家年会主题演讲:电商经济的下一个五年---高红冰

时间:2015-01-28 10:46:58 点击: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网 作者:本站记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高红冰.jpg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高红冰

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有关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情况,以及我们对未来电子商务和物流相关发展情况的分析、判断和观察。可能我会看得更远更宽,发言题目是电商经济的下一个五年。

首先回忆一下二十年前的64K专线联到美国的时候。那一天改变了中国的现在,也改变了中国的未来,也改变了世界。中国在1994年4月20号联到美国的这一条专线,当时只有64K,就是打电话的电话线的带宽。当时还有一条化工大学的专线。使中国24小时跟互联网连接起来。这个时刻非常重要,从那个时候开始,整个经济和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只不过当时的变化没有那么显现。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们对互联网到底怎么认识、怎么看待。我想有几个阶段需要总结。第一个阶段是大家把它作为工具,可以用它上网,可以发邮件,是工具层面上的应用。紧接着,大家发现互联网是一个渠道,可以建一个网站,或者是可以进行内容的传播。第三个阶段,互联网不光是渠道的问题,还是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可以把它理解成国家信息技术结构。今天我们更多的在商业上把它作为互联网经济体和电子商务的经济体去转型,已经变成了超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的经济体。今天讲了很多互联网plus。

 为了把这个事情看得更清楚,我画了一张图,A圈和C圈是重叠的关系。大部分的人会用A来看这个世界和变革。互联网公司的人更多的是从C这个视角来看待经济。你会发现在这两个视角的背后,A和C有一个重叠的部分叫B。我们今天讲的电商物流,也许是B,也许是B正在向C转换。画这个图人会发现A看不到C,也就是很多传统的人不能理解互联网是那么玩儿的。互联网经济上来就是玩儿用户的,而不玩儿客户。在C这个部分,用户的使用量和到达频次跟A完全不同。互联网企业做了多少客户,或者是做了多少用户,你的用户年活跃度是多少、用户的月活跃度是多少、用户的日活跃度是多少。A圈的人从来不说这些词,这就是很大的差别。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经济商业的角度来看,都有很大差别。C的经济特点和A的经济特点完全不同,不是差不多,而是完全不同。整个商业逻辑是相反的。

在“互联网+”的概念下,更大的意义是说互联网今天在网上形成了6亿的互联网用户、将近6亿的手机互联网用户、3亿的网购人群、上10亿件的货品以及物流快递公司送达的网络体系,构成了这样一套“互联网+”,它正在向传统行业渗透。接近这个黑洞的那些行业,或者说原子比较轻的、比特比较重的行业,像传媒、广告、通讯这些行业首先被卷入到这个黑洞中。接着是一半一半的原子和比特组合的行业,包括电商物流和零售。零售所带动的物流和金融这两个行业会被卷进去。交通、餐饮、旅游、教育都被卷进去。从远期来看,房地产、能源也无一幸免的被卷进去。一个一个行业和产业的电商化是基本的方向。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时创造了空前的业绩。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这个空前的业绩背后意味着什么。不是因为它上市融到了250亿美元的资金,也不是说它在全球科技公司里排第四位、互联网公司中排第二位,这只是数字的问题。重要的是它为什么会创造这样的经济奇迹,因为它基于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基于中国行大的制造业,基于大量的上网人群。很多老美在阿里上市以后看不太懂,他们会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家公司的报表是不是有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这样一个来自中国的企业能持续成功吗?这些问题的背后就是大家在问一个新经济、一个电商经济体到底能不能在中国扎根、能不能在全球扎根、能不能持续发展。新经济和传统经济在这样一个领域,这样的企业是不是会长期持续的发展。

今年“双11”的数字,571正好是杭州的区号,这件事情纯属是巧合。571亿背后是第3分钟完成了10亿的交易规模,5分17秒完成了20亿的交易规模,第38分钟完成了100亿的交易规模,在上一个年度是用了5个小时实现的,而今年的“双11”只用38分钟就实现了。在这背后的要点就是移动交易,243亿的移动,同时产生了2.78亿个包裹,平时的包裹数是2700万到3000万,而“双11”这点是10倍。这次还有一个特点是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上淘宝、天猫。

中国的市场存在巨大的钢需,Costco的坚果和蔓越莓干在这一天销售了300吨。这300吨的销售,将近60%是在现有的传统商业基础设施不能覆盖的区域实现的。大家对进口总有担心,实际上进口进来的商品,有超过半数是分布到商业基础设施不能覆盖的区域,也就是对一般贸易进口带来的冲击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正确看待这样一个进口带来的激活消费的价值,让边缘的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者获得跟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一样的消费权利。

今年“双11”背后,有42.6%的成交比例是用手机完成的,去年的数字是21%。意味着用手机下单,用手机支付,也由于手机的操作比电脑操作来得快,当你要秒杀的时候,用电脑的比不过用手机的,用手机的人可以躺在床上下单,上厕所的时候也可以下单。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完成一个交易,这件事情的意义十分重大。

在物理的商业网点上,要把身体这个原子搬运到物理场馆进行销售、买卖。当我们把这样一个交易的场景转到电脑端的时候,大量人群又开始转到手机端去进行消费。移动消费在前3分钟的时候,占比一度达到70%。这样无线化的进程将是非常热闹的。

另外一个跟大家极其相关的,过去大家讲天猫、淘宝就是卖小包裹,而今年可以看到大家电平台的销售完成了130万件的大家电。大家电卖到这样一个规模的时候,已经使得过去对电商的理解发生了质的改变。

举一个例子。海尔第一次在电商平台上进行铺货,而且提前进行预售,使销售更加符合产销合一的匹配,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匹配。在中国的商业结构中,有一个重大的工业经济带来的弊端,像传统的连锁超市或者是连锁业态,实际是占有大量的网点以后才拥有消费者,获得了市场主导权。这个时候,制造业企业是很尴尬的。今年“双11”的时候,海尔把自己的产品放到天猫的平台上销售,在第一时间获得了预售商品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对海尔极为重要。他们第一次可以在平台上拿到全部的消费者数据,指引他们的制造、生产、商品设计以及原材料供应。

一个平台化电商的发展是解放制造业,能够更好地跟生产者、消费者达成共识,这是我们今年看到的非常欣喜的状况。

我们对今年的“双11”进行了总结。从PC端的销售转向移动端,线上和线下互动。从单一的供应链到生态体系运转。从中国的购物节变成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购物节。

2009年-2014年,6年时间的“双11”销售额涨了1千倍。拿去年“双11”的数据362亿和线下的沃尔玛相比,需要8.7万个门店才能完成这样的交易,相当于把新加坡这个国家变成卖场。互联网组织起来的货品、商品、消费者和卖家,通过这样一个网络组织完成的交易规模,就是我给大家描述的电商经济体,或者是互联网经济体。这样的经济体也由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企业去实现。

“双11”的电商物流,去年产生了1.52亿件包裹,今年产生了2.78亿件包裹,比去年增长了63%。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快件的价值在更加碎片化的时候,大件物流也开始兴起。菜鸟物流在这背后做了什么工作?更多的是做智能化、数据化服务,就是雷达预警。怎么把电商的平台,再加物流的企业、快递企业、消费者数据,把它协同起来,变成是大家的共创和共同的运营。在线路流量的监控、中转站的流量监控、网点的监控,包括天气道路流量的监控、接口监控方面,都开放数据,跟所有的物流快递公司进行整体协同,完成了今年的物流服务。

今年是历次“双11”以来物流抱怨最少的一年。我确实要感谢广大的电商物流企业的努力,用了各种智慧、方法和技术,很好地满足了这次“双11”大促的要求。

 我们当然也看到中国今天已经变成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已经超过美国。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现代物流系统正在建设完善中,这些都支持了电商物流的发展。

消费者的数字化移民在大量发生,中国经济和社会人口高度互联网化。中国的网络人群已经超过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四国的总人口,这样一个互联网人口大国构筑网络经济体具有更加基础的条件。

 电子商务进一步演化成商业的价值网络,未来五年,电子商务会怎么发展?我们可以做一点展望。这个展望的背后有三个大的市场会演化出来。

第一个是的八项规定、反腐和政府采购的阳光化、市场化,会有一个溢出效应。三公消费进一步压制的溢出效应会进一步渗透扩展到电商行业。

 第二个是农村的电商。下一个3亿的网购人群一定会在这个层次产生。基于以县域为核心的县,再加上村镇,构成了农村的网购市场。

另外一个是跨境的电商,怎么完成网上的自贸区和买全球、卖全球的态势,形成全球多边贸易的平台,将跨境电商的政策和制度创新走在前面,这是形成电商跨境增量市场的重要原因。

我们看到中观层面上的变革。研究发现整个产业电商化的逆向改造路径是从消费端开始的。这就是刚才讲到的工业经济是从制造端开始的变革,工业革命是从制造端变革开始的。今天互联网的零售革命是从消费端开始的。6亿的上网网民、3亿的网购网民上线。零售上线带着11亿件货品上线,这也倒逼着批发、分销上线。已经有大量的零售商用网上批发平台直接拿货。倒逼回去,也把品牌商和制造商逼到线上来,就好像海尔的商品已经上线。

 一个逆向的改造路线发生,从消费者端到逼到生产端的C2B会发生,物流行业也会同样发生电商化的逆向改造,金融也一定会发生这样的改造。

淘宝的平台已经开始出现淘工厂平台,大家已经不是在卖商品,而是卖生产线的生产时间和生产能力。制造业的升级在C2B的模式下倒逼回去。

我去过两次青岛红领,我也尝试进行一次西服的定制,从量尺寸到最后成衣,只需要7天的时间。没有一件衣服是相同的,高度的个性化定制,一年可以定制40万套西服、60万套衬衣,一年销售收入11亿。现在的平台,下单的人是在纽约、欧洲,是服装的设计师或者是服装公司下单。下单的数据直接到了青岛红领的生产线上。下单以后直接由电脑分配给生产线,面料切完以后就压一个红色的标签,走每一个工序,员工直接扫吊牌,企业内部全部互联网化。整个内部的网络系统不是用CRM,而是用TCPIP协议做的,全部是互联网化,完全开放给外部的网络。这样一个60岁的董事长,搞了十几年,把一个二手的进口生产线改造成这样一个系统,我看完以后真是大吃一惊。

我觉得中国人有智慧。中国人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可以完成这种创新。未来全数据、全流程驱动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的时代已经到来。制造业的新商业模式从B2B转向C2B,一定是由技术驱动的。

未来五年的变化,我觉得是三个要点。消费者成为市场的中心,这些八零、九零后的消费者不会再被B绑架,他们会自己独立出来,形成自我的社交化的消费中心。经销商、中间商必须转型服务化,而不是再接着做左手进货、右手卖货的角色,吃差价的时代会逐渐消失。生产商要柔性化,柔性到极致,像青岛红领一样,一件衣服也能用生产线去做,而不是一次必须做1万件。整个生产线柔性化的改造会变成C2B推动的交易主体、交易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在这个变化中,一个交易结构由线性转换成网状,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永远有一个中间商,这个中间商以线性的方式控制整个价值链,这是工业经济面临的主要经济结构。用实体的交易空间、用现金和柜台的支付去做,基于实体的物流仓配,这是工业经济的场景。互联网经济的场景正在转型成把消费者放在中间,中间商出局变成服务商,生产商、服务商围绕消费者进行基于信息扩充的智能物流仓配系统,基于互联网的在线交易空间和互联网的支付和金融服务,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整个基础设施的平台。这是我们看到的未来的商业变革的一种产业结构。

电商物流的发展,如果认真分析,会由线性的原材料、制造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线性结构转化成由电商跟消费者互动、制造业企业跟电商进行互动的中间状态。进一步演化成由制造商、电商的仓储到最后1公里的配送和消费者的直接打通。

未来物流的发展会是什么业态?可能会由互联网的渗透和电商的渗透发展,包括制造业紧密地贴合到卖家的角色上,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未来的商业到底是怎样的?首先它可能会从全球的角度来实现网络化或者电子化,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内部。根本的结构改变会导致云端结构的出现。在消费者一端,更多的由比特去进行武装。你手里的手机、数据变成消费者这一端占有的最主要资源。这个数据会借由一个快速的网络和云计算把消费需求提交到云端,再由云端把货配给消费者。在农村的小卖店,会进一些货,把货存在哪儿,有些货不一定销售得掉,但有些货经常断货,而终端上的爆款的情况是经常存在的,这就是货品和消费者错配的问题。应该让消费者那一端手握所有的智能终端,把需求挖掘出来,再提交给云端。零售店不要再存货,把货推到地市级或者是省级的门店上去。

什么样的物流能够满足这一步?未来的物流是什么样?我觉得这值得大家去思考分析。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关键字: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