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13部门联合发文 事关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重磅 | 13部门联合发文 事关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日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2021年开始,商务部已联合多部委协同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2021年9月,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公布;2022年8月,全国第二批5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公布。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0个城市成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
伴随《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发布,我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再获加速。从家出发,步行15分钟以内,休闲、生活、购物等生活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正在越来越多城市成为现实。
一、什么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二、三年行动计划要达到什么目标?
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居民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实施重点有哪些?
(一)系统谋划设计,优化社区商业布局。
1.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街道社区的居民议事协商机制;
2.结合人口分布、消费习惯等,科学编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总体方案及各生活圈子方案;
3.推广社区规划师制度。
【解读】
社区是城市的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只有在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后,编制的相关建设方案才能落地,才能解决群民关心的问题,满足群众更高水平生活需求。
(二)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
1.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
2.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
3.发展“一店一早”。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进社区,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构建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增加网点密度,丰富早餐品种,保障居民“吃得好”。
4.补齐“一菜一修”。支持菜市场(菜店)标准化、智慧化改造,拓展服务业态。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
5.服务“一老一小”。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建立社区护理站,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
6.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
【解读】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便民商业设施更加完善,网点布局更加合理,服务业态更加丰富,居民消费更加便利。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端连着社区居民,一端连着餐饮、家政、康养、便利店等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建设不仅能为人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需求,也能为民生小店提供更多机会,实现人民生活更便利,小店生意更红火,城市更有烟火气。三年计划也关注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出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注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情系民生。
(三)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多元消费体验。
1.改造传统商业载体。引导邻近居民区的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拓展特色餐饮、生活零售、文化休闲、儿童娱乐、运动健身、社区食堂等服务功能;
2.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平台下单+就近门店配送,就近门店下单+即时配送)。支持净菜进社区、进超市,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餐饮”模式,提升预制菜产品质量品质;
3.激发服务消费活力。鼓励健身房、游泳馆、多功能运动场、保健理疗店等进社区。鼓励社区规范开展邻里节、美食节、团购节、家电家居及家政便民服务等促消费活动;
4.促进融合协同发展。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务圈、快递服务圈等圈圈相融。
【解读】
促消费、稳增长、激发各地经济活力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之一。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将有效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今年2月份预制菜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预制菜正迎来发展东风。三年计划提出支持净菜进社区,提升预制菜产品品质。预制菜具备烹饪耗时少、操作简单、餐后收尾打扫方便等优势,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四)推动技术赋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
1.推广先进技术。鼓励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商品、门店、会员及供应链数字化,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2.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商户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解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以“智”赋“能” ,将智慧化成果应用到社区生活中,可以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智慧生活的高效与便利。
(五)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
为居民在社区就业提供便利,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支持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从事即时零售、餐饮服务、线上培训等平台衍生业务。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从事创意经济、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业态等特色经营,创新网红店、特色店、精品店。优先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推荐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服务社区居民。尊重退休人员意愿,发挥其在文化艺术、专业技术等领域专长,鼓励量力而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有再就业需求的退休人员提供服务。
【解读】
收入乃民生之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既要看居民收入是否增加,还要看居民消费是否增加,两个指标共同进步、共同增加,才能更全面地反映民生的改善。打造便利生活环境的同时,提高人民的收入同样重要。
四、实施步骤
行动计划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23年7月-12月为部署启动阶段,推动50%以上的城市启动便民生活圈工作;2024年1月-12月为稳步推广阶段,推动70%以上的城市启动便民生活圈工作;2025年1月-12月为总结验收阶段,在有条件的城市全面推开,择优确定省级试点城市、便民生活圈典型社区和重点企业,全面总结推广经验,巩固支持政策。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