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阿里腾讯几近垄断 中小电商能否绝地求生?

时间:2017-12-26 09:53:59 点击: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锐智家

条评论打印收藏

而在这次与京东腾讯的合作,唯品会得到的是如今最急需的流量,腾讯在微信钱包界面给予唯品会一级入口,京东也将在其手机APP主界面和微信购物中接入唯品会的入口,帮助唯品会进行流量引流并促进交易产生。

接受了京东与腾讯的橄榄枝的唯品会不知道是否甘心,但是发表的声明中称唯品会的决策权仍旧由沈亚全权掌控,相信这个结果也是经过了三方的多次协商,保留唯品会独立,腾讯与京东参与决策,唯品会正式加入腾讯体系

此次腾讯京东与唯品会的联姻,首先针对的就是在2015年8月牵手的阿里与苏宁,阿里出资约283亿人民币参与苏宁的非公开发行,成为苏宁的第二大股东,占股19.99%,同时苏宁出资140亿人民币认购阿里巴巴新发型股份合计2780万股。

阿里从线上走到线下,而苏宁从线下走到线上,两大商业巨头的发展模式形成恰到好处的互补,给了两者的共同敌人京东很大的威慑力。

自战略合作达成以来,阿里巴巴与苏宁充分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双方优势,在供应链协同,反向定制,消费者服务方面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虽然苏宁线上占额并不大,但是线下的规模却远不是京东唯品会可比拟的,这也是腾讯为何如此忌惮的原因之一
而在新零售这片尚未完全开发的疆土之上,阿里与腾讯也早已经提前开启了战火。

阿里224亿入股高鑫零售,腾讯42.15亿入股永辉,最大的两个内资超市企业已经站队完毕。阿里的盒马鲜生模式已经基本落定,用户消费习惯正在逐步养成,高鑫零售未来将会逐步改造现有门店,拉长战线范围与广度,与阿里的合作联营方式十分健康。

而与腾讯达成合作的超级物种仍旧坚持自我孵化的过程,以全球供应链为核心在全国一二线城市进行门店模式的推广,深度推进,打造繁荣的生态链。

在这些看似双方共赢的合作之中,已经无法判断谁才是其中真正的受利者,但是站队阿里或腾讯已经成为了当下电商面临的共同问题,单打独斗想要做出优异的成绩,已经是难上加难。

中小电商们正在面临绝地求生式的问题

战争之中有人寻求大树荫蔽,自然也有人单打独斗试图寻找一条自由的新出路,但是在两大流量巨头的围剿之下,收效甚微。

于1999年建立的当当,当年在网上图书零售商中风头可谓一时无两,垂直图书电商的精准定位是当当成功路上最正确的决断,2010年更是凭着图书电商领头羊的身份成功上市。

然而辉煌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在阿里和京东的围剿之下,当当的痛点暴露无疑,根据易观数据表明,2017年三季度网上零售图书市场份额前三名分别为:京东36.2%,当当35.1%,天猫17.5%,当当首次被京东赶下神坛,曾经以垂直图书电商起家的当当在互联网巨头的挤压下,已经丧失了自己原本的优势,更无需多提当当试图开展的综合电商业务,在过度饱和的市场下难有立足之地,生态体系单薄成为了当当的致命伤,规模无法与龙头电商抗衡,生命力也相较更弱,这些挥之不去的痛点,已经成为了当当未来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而国美一直以来对于互联网的保守战略,也令国美错过了互联网电商的爆发期,在黄光裕入狱之后,国美就已经和老对手苏宁逐渐拉开了距离,相对于拥抱了阿里的苏宁,国美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有式微之势。

在移动端,苏宁即使在拥抱阿里之后拥有了巨大的流量加持,用户活跃度也只能勉强进入前五。而国美的移动端活跃度连前十都未进入,淘宝,京东,唯品会,天猫牢牢把持住了用户流量,在市场过度饱和,流量昂贵的当下,想要从这些竞争对手手中分到流量,很难。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阿里,腾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