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众多“痛点”,这坎儿怎么过?
2016年,江苏省政府和苏宁、雨润食品、卫岗乳业、飞驰等企业参与的中国冷链物流智慧云平台正式上线。这无疑预示着冷链物流的电商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政府参与解决冷链物流信息闭塞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中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是以食品生产企业为母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独立第三方物流公司共存并进。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占20%左右,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行业竞争力。此外,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极大地妨碍了冷链市场的成本效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冷链物流市场的众多乱象也是由于标准化及监督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已达近200项。但是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由部门、地区条块分割管理,制约了冷链物流各相关行业标准化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目前,中国冷链管理部门除了政府统一的标准管理机构,还有交通、铁路、民航、卫生、信息等代表政府的行业部门。而冷链物流行业涉及的各个产业技术组织、科研机构,则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各个行业中,这样就造成相互之间难以交流和配合,不能形成统一的规划。这些也在无形之中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如何解决冷链物流“痛点”,跨过这道坎儿
针对我国冷链运输物流企业集中度低、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10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提升冷链运输物流业发展水平。意见鼓励企业购置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和控制设备,提升企业的冷链运输服务能力。加强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冷链食品、药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郑杰曾提出,要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物流信息标准统一,实现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全社会物流信息化水平。
同时郑杰也表示,单一企业很难解决物流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问题,而国家物流平台的建设,可以统一物流信息标准,提供基础性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联共享,降低中小企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国家物流平台组织开展了一批物流信息互联应用示范工程,主导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物流信息合作机制——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成效显著。
其实除了电商平台的建设以外,企业为了发展冷链物流还在寻求别的发展方式。
高晴向记者介绍,雨润集团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的“三三三”战略,即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建设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在300个地级市建设雨润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在3000个县域建设雨润农副产品种养生产基地,她强调,中心的农副产品交易将会实现全程冷链,无缝对接。
另据记者了解,石家庄市双鸽集团为了解决冷链运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今要在各级县市建立农产品便民服务店,尽量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让更多人吃到新鲜的蔬果,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冷链运输问题,还可以将业务范围拓宽并更好地打响知名度。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