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快递首富王卫是这样炼成的 下一站是......

时间:2017-02-28 15:16:15 点击:
来源: 作者:曾庆雪 薛星星

条评论打印收藏

顺丰敲钟上市,王卫成了聚光灯下的人物。截至今天收盘,顺丰控股股价报55.21元,总市值2310亿元,超过万科A、美的集团等个股,居深市总市值首位。王卫的财富规模已经超过1470亿元,位居快递行业首富。

如果按照2016年胡润中国百富榜中的财富数据,王卫的身家已经甩开了宝能的姚振华和哇哈哈的宗庆后家族,仅次于王健林、马云和马化腾。甚至有媒体计算称,王卫距离成为中国首富只差5个涨停板。

顺丰从一家低调的公司变身公众公司,这让王卫很不适应,他表示以后要更加“谨言慎行”。

王卫显然多虑了。电商和快递十几年跃进式发展中,他一直有意躲开镁光灯。他的公开资料少的可怜,传奇故事倒是疯传。他是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也是一个“轴”到骨子里的人。

从顺丰创立之初,王卫性格里的“轴”劲就一直在主导这家企业的发展。落寞的时候,他拒绝行业大哥的收购要约;为了砍掉尾大不掉的加盟商,他曾遭到香港黑社会追杀;快递员受欺负,他站出来公开喊话“不解决就不配当总裁”;O2O遭遇滑铁卢,但他仍然与马云的阿里帝国分庭抗礼。

一个人轴到什么程度,才能这么多年这么多次“不识时务”。

从爆发户到佛教徒

如果不是这次的敲钟,人们很难在媒体上看到王卫的身影,这是一个低调到令人发指的人。你甚至没法在网络上找到一张他的生活照,流传最广的照片中,王卫穿着蓝色牛仔衬衣,从身后的顺丰标志来看显然是一张官方宣传照。

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处事低调,不爱公开露面,以至于网络上到处流传着有关他的传奇故事。人们乐于将各种标签加在这位CEO身上,诸如马云最佩服的人,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用只求一个合作机会,VC对他趋之若鹜,50万元只为共进晚餐,香港狗仔卧底数月只为一睹真容等等。

这些狗血的传奇背后,是王卫近乎偏执的自律,或者说“轴”劲。

王卫的成长经历很坎坷。1976年,一家从内地移居香港,当时面临的境况是一穷二白,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王家父母之前在内地是大学教授,但到了香港学历不被承认,就只能去做工人,收入微薄。王卫的少年在贫穷中度过,饱尝被人歧视的滋味。

22岁时,王卫创办顺丰,三年之后公司已经初具规模,王卫赚得了第一桶金。“我当时是一副标准的暴发户做派,目空一切,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也是有钱人了!”

不过后来王卫之所以没有变成中国的特朗普,很大原因是出于敬畏心。在膨胀之后不久,王卫开始信仰佛教,变得自律和感恩,“不管你权力多大、财富多少,很多东西你都掌控不了。”

但他也会经常会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媒体人追逐的头条新闻。

2016年4月,一位顺丰快递员同一辆轿车发生剐蹭被车主怒打耳光,王卫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声:“如果这事我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挺身而出、愤怒、追究到底,霸道但又让人敬畏和动容。王卫对快递员的怜惜,或许与他早年创办顺丰的艰辛经历有关。

1993年,王卫带着父亲给他的10万港币,在广州顺德创办了顺丰公司。他们在香港太子的钵兰街租了一个几十平米的店面,用来接货和派货,主要负责香港到顺德之间的陆路快递。

王卫极少在公开场合谈论创业初期的困难,我们只能从旁人的描述中了解。一位顺丰的早期员工曾说,“那时候顺丰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围在王卫身边,同吃同住,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跑市场。我们这些业务员都象疯了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后来的故事无须赘述,在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兴起之后,中国民营快递迎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顺丰则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快递公司。

曾险些被宅急送收购

如同王卫个人,顺丰在成长中也曾多次犯错,甚至险些陷入被收购的命运。

在王卫创办顺丰的一年之后,另一个在中国民营快递史上举足轻重的公司在北京诞生。

1994年,陈显宝、陈东升、陈平三兄弟在北京创办了宅急送的前身——“北京双臣快运”,开启了包裹门对门服务的先河。

在中国民营快递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快递公司们遵循着“画地为治”的古老传统——在发展初期,谁都没有能力独占全国市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快递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