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发起三起跨国收购 美的能否突破2000亿天花板
海外并购并非简单整合
前不久,海尔、格力、美的三大白电巨头2015年财报相继出炉。其中格力电器营业收入为977.45亿元,同比下降29.04%;海尔集团旗下青岛海尔实现营业收入897.5亿元,同比降低7.4%;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84.4亿元,同比下降2.28%;但净利润达127亿元,同比增长21%。
这也是国内三大白电巨头首次营收全部同比下滑,这主要与近年来全球家电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整体增速下滑相关。不过相比之下,美的营收下滑最少,净利润实现了逆势增长,且公司现金流高达700亿元。也许正是因为手握如此巨额现金,才让美的有了并购的底气。
但在家电分析师梁振鹏看来,海外并购不是简单的渠道、品类扩张。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收购无疑是进行海外布局最快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每一次并购都需要企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整合,使其能够与企业自身业务实现补充和升级。
在家电行业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早在2004年,TCL收购法国最大的彩电企业汤姆逊后,便一度因为市场变化,使得原本发展势头大好的TCL陷入亏损的泥潭,用了十年时间才恢复元气。
而美的这三项收购便存在与TCL类似的情况,那便是成本风险和财务风险。玉启咨询分析师李辰认为,美的收购东芝可能也会面临此问题,首先在成本风险上,国内家电企业都在拥抱智能化,但日本家电企业则没有,这便意味着东芝在技术上输出可能更多会提供过时的老技术,同时东芝品牌在过去几年里也一直被消耗,能够给美的带来多大作用也很难预料。财务风险方面,目前东芝正深陷亏损泥潭。东芝2015财年报告显示,其主营业务营业利润从上一财年的盈利1884亿日元滑落至亏损7191亿日元,而其中家电业务的营业亏损则高达1505亿日元。
相关产业观察家指出,全球家电市场发展瞬息万变,整个市场环境早已发生变化,企业还想要和以往一样实现爆发式的增长,机会已很小。在规模化快速提升停滞的前提下,企业更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健康发展。而对于美的来说,应避免“大跃进”式的增长再次出现,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