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解读传统零售业的救赎:从卖商品到卖生活方式

时间:2015-09-06 15:21:00 点击:
来源:微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除场景化外,服务立体化也是两大零售商此次举刀变革的共选项。就如Wifi,如今成了零售商采集大数据的硬件标配。“顾客走到哪儿,看了什么,逛了多久,最终拿走了什么”,这些行为数据做出的曲线反馈,远超任何“经验主义”。也只有如此,后续的商品差异化、体验化、场景化、立体化等功能化升级才有据可依、实现价值。

“重新夺回顾客”实体店反击刚刚开始

“3.0门店”不是某个传统零售商的行为艺术,而埋藏着他们反击电商群狼的渴望。

进入2015年,国内传统零售业的生存境遇只剩一个“惨”字。据联商网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国内主要零售企业共计关店120家。其中,百货业态关闭25家、超市业态关闭95家。而它们,清一色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方统计的“连锁百强”企业。河南虽只有丹尼斯新乡店上榜,但本报获悉,某国内大型商企旗下3家店铺(百货、超市均涉及)正在等待“撤退令”。

否极泰来。传统商企既有发展模式虽已走到尽头,但在与电商交火的10年中,他们也从未放弃过“门店救赎”:从简单的价格战,到模仿电商自建平台,再到自建物流竞争最后一公里……只为一个目的:重新夺回顾客。

直至2014年,全国电商行业业绩增幅大尺度下降,让传统零售商看清了一个事实:制约电商成长的最大天花板是“体验”。

就如小米,1000元的手机可借电商横扫全国,但3000元的手机在同样渠道销售结果大相径庭。而产品足够领先的苹果,近两年也在国内拼命拓店,因为只有实际的体验和服务才能赋予消费者更深刻的品牌认知。

“消费者进入实体店消费是刚需。”国内零售业随即开启一轮空前的“O2O”进化风潮,利用互联网工具对实体店功能和价值重新定义。于是,既有阿里收银泰、娶苏宁,又有京东谋永辉。

但是,并非所有传统商企都有机会对电商寡头“以身相许”,他们也并不都希望以“卖身”退出江湖。如麦德龙、宜家、华润、大商、大润发、步步高等,看准了电商的短板后,他们选择反击。

如在8月,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唐嘉年亲自操刀门店“颜色革命”,构建“年轻化”超市是其解决顾客老龄化的重要抓手。而华润苏果,则发起了新一轮“自有品牌”战略,这是解决门店商品同质化、价格趋同、新增利润源的最佳路径。

“门店吸引消费客流的窗口,更是诠释零售商综合竞争力的舞台。”家乐福河南公司公共关系总监王尚武认为,3.0时代的门店,包括了O2O模式、门店场景化、服务立体化、纵深后台(供应链+物流)等核心经营要素。只要找准与市场诉求相契合的方式,实体店的竞争力未来会加速度释放。而今天实践,只是一个开始,还需消费者用脚完成投票。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传统零售业,电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