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农产品丰收遇滞销厄运怎么办 “互联网+”提供新思路

时间:2015-07-27 11:46:02 点击:
来源:第一财经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农产品丰收却遭受“滞销”厄运,这是令农民和政府都极为头痛的事情。

那么滞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7月22日,在农产品电商一亩田举办的“滞销背后的农业困境”研讨会上,一亩田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说,原因有五种。

一是生产过剩。即农民基于经验,或模仿跟随,在缺乏市场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种植。这导致农业的生产量跟市场需求量匹配度不高。今年3月25日,“玉米之乡”海南省东方市出现大面积甜玉米滞销,就是典型案例。

高海燕说,种植有20万亩甜玉米的东方市,在过去几年销售很好。正是看到这一形势,种植面积扩大到30万亩。供过于求直接导致销售价格跌破种植的成本价。

在美国是不会出现盲目生产的,原因在于生产的高度组织化以及专业判断。“经常开玩笑说,美国的农业生产是‘计划经济’,就是根据市场的消费来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当然,这个计划不是政府做出来的,而是基于市场高度组织化后做出的判断。”他说。

二是业务不对称。在原来的生产规模情况下,面对的是传统的客户规模和市场半径,但是一旦生产过剩,这种市场半径和规模并不能随之扩大。如何解决呢?那就是扩大市场半径,扩充市场渠道,进行跨区域交易。

今年2月初,河南新野大葱价格低迷,出现规模巨大的滞销事件。高海燕说,当时,一亩田尝试打通河南新野和四川成都的大葱贸易线。两个月时间,先后促成16次跨省交易,解决河南新野卖出373吨滞销大葱。

三是结构性过剩。这种情况很明显的表现就是,一方面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市场没有得到满足。主要在于,消费需求出现品质化、差别化,但是现在农业生产还没有完全满足这种需求,导致传统产品总量过剩。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互联网+,农产品电商,农产品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