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煤市低谷 需上下游携手
迫于市场压力,煤炭企业在下游用户咄咄逼人的气势下,相互间竞相降价,总想以低于别人的价格赢得下游用户的青睐。殊不知,大家都在降其实等于没降,原来的优势不会增加,劣势依旧存在。其实降价是一种“博弈”,要有底线。
理性看待当前煤炭市场的价格之争
当前看来,参与价格博弈的主体大致有:国有大型煤企,地方国有煤企、民营煤企和外企。
国有大型煤企。据有关部门统计,该部分煤企占到40%以上份额。毋庸置疑,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国有大型煤企都是煤炭行业的中流砥柱。然而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巨大的社会责任、复杂的内部管理系统,导致成本高昂,单纯比拼价格毫无优势可言。
当然神华例外,神华牺牲在煤炭上的利益完全可以从其运输、电力甚至港口业务上得到补偿。
民营煤企。内部管理简单、高效,决策快,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在煤炭过剩时期,始终能够保持最低的价格水平;但是相对薄弱的资金实力,势必难以承受日益增加的应收账款的压力。
地方国有煤企。靠的是地域优势,位列淘汰之首。
外企。尽管优势颇多,但会被国家政策一票否决。当国家不允许它破坏国内市场时,它就会被拒之门外。
正确认识上下游战略合作关系
作为国民经济上游产业,煤炭紧缺时期,煤炭下游钢铁、焦化、电力等企业纷纷向煤企示好,主动牵手,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的是为了获取稳定的资源供给,这种关系延续至今。
在以往的合作中,下游企业不仅拿到了煤炭资源,而且价格低于当时的市场水平,当然煤炭企业并未因此而亏损,只是利润高低而已。
事实上,事物都是辩证的,就战略合作来讲,“共赢”是其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共亏”的发生也在情理之中,这样的合作才是完全的。
稳住阵脚,守住底线,仇必和而解
生存就是底线,不做鱼死网破的争斗,决不做亏本的买卖。
日前,神华集团董事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上坦言,“从中国来说,煤炭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石,基本上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跟煤炭增长的趋势是一样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对煤炭的需求还不会下降的过快。”也就是说过剩不等于没有需求,煤企不必太过恐慌。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 “有像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通俗地讲就是说,矛盾的双方是一个统一体,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应该是和合共生,而非一生一灭。
凤凰涅槃,经过市场洗礼,煤炭与其下游产业组成的统一体必将和谐发展。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