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互联网+”:网下走与网上行的“碰头”

时间:2015-03-23 15:13:33 点击: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互联网+”近来成为业界热议话题。在既是汽车城又是电商城的上海嘉定采访,当地工业区党工委书记郁建华说了一个有趣现象:传统企业急欲“网上行”,而电商“空军”却在“网下走”。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上一下”在哪里“碰头”,哪里就是“互联网+”经济的定位。

“笛商”的故事

在嘉定,听得一个“笛商”的故事。来自江苏江阴的戈凯,家里专做红木笛箫,有家族企业。他思路活跃,想着在“天猫”上开一家网店,试一试电商的路子,一心想让自己家的笛子“网上行”。但一“触网”,就让小戈无从下手。几番折腾后,他的网店销售额让他不好意思“亮出账本”。传统企业“网上行”并不那么容易。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电子商务委相关人士陆文对记者说,国内电商年交易额已突破10万亿元,随着电商这个新兴产业崛起,越来越多传统企业想转型,完成线下企业的“网上跑”。但是,这个转型往往“想着容易做着难”,其间有一系列的不适应,急需公共孵化机制“助一把力”。

据了解,中国电商委去年已在上海嘉定工业区设立转型电商实训基地,首期入驻的10多家传统企业已完成首轮实训,销售额有所增长。小戈也成为其中的一位学员,在导师指导下,学目标管理、产品规划、网店设计、多平台推广等电商技能和理念,慢慢熟悉了,网店生意一月比一月好。

“大家伙”的触网

不仅是小微企业,像汽车产业这样的“大家伙”,在向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进行着“网上行”的尝试。上海大众所在的安亭汽车城,整车和零部件制造能力成熟,研发、采购、设计等网络平台不断出现,特别是汽车“后市场”的各类服务业,电商化的趋向更明显,像汽车用冷冻液等现货产品,已在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上挂牌交易,实现供需对接。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发动机厂技术专家徐小平等人士认为,在工业领域已出现了新型工业的新理念,就是互联网与制造工业的深刻整合。通过互联网互动功能所汇集的消费者信息和数据,可以大大缩短市场需求与研发、设计、制造之间响应的周期,并且向个性化定制发展。分散、个性的需求通过互联网集聚,又不与大工业的系统化、标准化对立,相辅相成、互补互利,新常态下的新经济有赖于此。

互联网不神秘

与传统企业“网上行”相对应的,是电商企业的“网下走”。国内电商已完成崛起和第一轮的布局,而接下来更为本质的竞争是在线下,最主要的就是仓储配送和互联网金融等环节。

“互联网永远是一个工具。”上海网谷总经理纪保平说。在他眼里,如今越来越多的有关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的议论,有点“神乎其神”的味道,让人感觉“飘飘荡荡”、难以捉摸。其实,互联网也好、电商也好,根本的定位是工具。

电商不能永远做“空军”,它一定会落地,与“陆军”整编,最终是为人们的实生活服务。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把目前的“互联网时代”比作“马路上更新下水道”:新水管要换去老水管,还未完全铺埋好,开挖的路面还敞开着,所以路过的人会好奇地去打量,指指点点议论一番。等到工程完工,路面封闭,新水管就会“默默无闻”地完成它“看不见”的任务。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也是这样,目前还没有完全“铺埋”好,惹得大家“围观”。等到一切就绪,它就回归其“工具的本位”,而在它上面的,是人们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联盟微信二维码 文章下.jpg

关键字: 互联网+,互联网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